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東方網1月15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從前些年的解決農民工年底討薪難,到去年提高民工子弟受教育質量,再到今年為青年農民工提供婚戀服務和社區文化娛樂活動……上海市政協每年都會有關注外來務工人員的提案。要一步步適應轉變成新上海人,他們面臨的問題不少。
農民工也應按月領工資
上海建工集團華東建築機械廠有限公司的監事會主席、黨建督察員陳柳宏委員今年再次關注農民工討薪問題。“討薪不能總等到年底‘算總賬’,幫農民工討薪應該走出‘運動式清欠’的困境。”陳柳宏委員説,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建立了農民工的維權機制,明確“惡意欠薪”編入刑法條例之中,“情況有好轉,但在一些民營企業年底討薪問題依舊。”
以“企業欠薪保障金”為例,“建築市場的勞務企業,一般按照平時發生活費,年終一併結算的工資支付辦法。有的企業保障金數額不夠高,到了年底不夠支付農民工的工資。”陳柳宏建議,農民工也可以按月領取工資。例如規範用工單位建立工資支付憑證檔案,實行按月支付工資和收入簽發憑證制度,既有利於農民工維護自身勞動權益,也利於監管部門日常監管。
相親可加設農民工專場
“生活中最大的三個困難是物價太高、收入太少、感情孤獨。”根據共青團市委調研,新生代農民工年齡較輕,未婚和單身者佔比例超過40%,難找對象已成為困擾年輕農民工的首要心理問題。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蔣志權介紹説,集團每年有七八萬農民工,95%都是男性,“以前還能與女工較多的紡織廠聯誼,現在這樣的活動越來越少。”
新生代農民工婚戀交友主要是通過老鄉介紹、婚介所徵婚、自由戀愛等方式,但成功率很低。共青團市委在遞交的《關於加強新生代農民工婚戀交友服務工作的建議》中指出,現在的相親大會多以白領青年為對象,普通外來民工難以融入,婚介機構也很少將青年民工群體納入服務對象,而以盈利為目的的相當一部分城市婚介所更是讓許多報名交錢的農民工很受傷。團市委建議,加大對公益交友社團的支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為新生代農民工策劃、籌備、主辦與他們身份相適應的專場交友活動。
閔行試點幼兒園積分制招生
“根據計生委提供的育齡婦女統計,目前每年出生的孩子約18萬左右。學前教育總人數達到54-55萬。最低時上海曾有23萬,今年是44萬。”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後慶昨天市表示,以後6-8年都會在55萬的高位上運行。與此同時,“農民工同住子女”數量也直線上升,今年的44萬中36%不是上海戶籍。
市教委指出,十二五期間本市共將新建300多所幼兒園。此外,閔行區已在2011年幼兒入園招生中,在顓橋、華漕、浦江三鎮試行了積分制招生。即對幼兒父母居住方式、房屋産權、文化程度、技術職稱,在閔行工作、居住年限、繳納保險情況等指標量化為分值,進行自動積分統計和排序,以此為依據實現和保證非上海戶籍人士子女公平入園。尹後慶説,今年還將對本市未經審批的700多所看護點進行整治,加強民辦三級幼兒園及看護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