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東農墾發展現代農業掠影:跨越熱作農業"三道坎"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4日 1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許 滔作

  60年前,廣東還沒有橡膠樹,當時國外專家斷言“北緯17度以北不能種橡膠”。1951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一定要建立我們自己的橡膠生産基地”的戰略決策。此後,墾殖大軍“突破北緯17度”,僅在雷州半島就開闢出170多萬畝土地,“跨過了科技支撐、農機推廣、質量安全三道坎”,廣東農墾總局副局長呂林漢這樣概括。

  廣東農墾勝利農場場長陀志強年輕時做過割膠工,他説,農場第一代橡膠樹是實生樹,一般要生長10年左右才能開割,抗風抗寒能力也差。現在種的是“芽接樹”,已經是第三代,六七年就可以割膠,樹榦粗大挺拔,30年左右割膠期結束後還可以做木材。如今,勝利農場的植膠面積已有6萬畝,橡膠樹130萬株。

  2011年12月14日,在廣東農墾茂名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記者領略了“芽接樹”的風采。在一張長長的工作臺上,擺滿了五六厘米長的橡膠樹苗,作業工先在橡膠苗樹皮上剪開一道口子,再把另一種樹皮剪成一小段放進口子裏,然後用塑料薄膜把這道口子綁好,一棵芽接樹就完成了。芽接工何小英一面熟練地剪口子、插樹皮,一面笑著説,芽接後新的樹皮很快就替代舊樹苗,在大棚里長30天左右就可以把塑料膜“解綁”,再長4個月,50至60厘米高,就該移到大田裏了。

  樹種過關了,割膠技術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割膠工鐘茂盛説,過去一天只能割200多棵膠樹,現在一天可以割400多棵膠樹。

  2011年12月15日,廣前農場正在甘蔗萬畝高産示範田裏試驗國産小型甘蔗收割機。在一望無際的甘蔗地裏,一邊是小型國産機在突突地前行,一邊是引進的凱斯8000型大型收割機在快速往返。這種收割機是農場最新引進的,收割甘蔗時秸稈也被粉碎覆蓋在地裏做肥料,每小時能收割50至60噸,是人工收割的500倍。

  陳超平是湛江農墾科技生産處副處長,上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後一直在農墾做農機工作,這天他專程趕到廣前農場調研國産收割機。他告訴記者,湛江墾區1981年開始試驗機械收割,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甘蔗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基地,墾區自行研製的甘蔗種植機包含7道工序,每班可種植60畝至100畝,是人工的10倍以上。墾區甘蔗機械化率達到80%,橡膠機械化率達到51%,生豬養殖機械化率達到79%,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

  豐收菠蘿罐頭食品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菠蘿鮮果生産基地和菠蘿罐頭加工出口基地。在公司電腦監控室,龐理文介紹,這套菠蘿質量追溯監控系統通過對“菠蘿種植—采收—進廠—罐頭加工—包裝”整個過程關鍵環節進行詳細記錄,形成一條完整的數據鏈,遠在北京的農業部農墾局質量追溯中心也可實時監管。

  廣東農墾的甘蔗治蟲很少使用農藥,而是生物技術治蟲。豐收農場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司徒國漢告訴記者,農場2006年就開始推廣“赤眼蜂生物防治甘蔗螟蟲”技術。“現在湛江墾區生物防治規模達到了20萬畝,每畝地赤眼蜂成本3元,一人一天可放蜂120畝,成本比用農藥降低74%。”技術員算得很仔細。

  “對廣東農墾而言,科技、農機、質量是發展熱作農業必須跨越的三道坎。其實,這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跨越的三道坎。”農業部農墾局局長李偉國説。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熱詞:

  • 甘蔗
  • 現代農業
  • 熱作
  • 實生樹
  • 割膠技術
  • 種植機
  • 收割機
  • 赤眼蜂
  • 墾區
  • 橡膠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