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加強地震災區山洪泥石流災害防治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4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九三學社四川省委主委、省政協副主席黃潤秋建議

  及時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資金渠道,用於保障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後期運行維護,使其能長期發揮應有的防災效益

  在地震地質災害高易發、高風險流域應逐步規劃建設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網絡,實現地質災害的自動實時監測

  近年來,尤其是2010年以來,汶川地震災區頻繁發生的重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不時困擾著我們,具體表現為“三大兩難”:規模大、泥石流溝道地形坡度大、危害和風險大;評價預測難、工程治理難。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儘快編制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防治中長期規劃,科學、有序、高效地指導實施災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進一步加大對地質災害治理的投入。通過3年努力,威脅災區重點城鎮、居民聚居點、學校等的地質災害已得到初步治理,防災效果十分顯著。但廣大地震災區仍有大量高危害性的地質災害尚未實施治理,新的地質災害還在持續發生。要治理一些高風險的重大地質災害,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後期維護。汶川地震災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由於運行環境惡劣,承載工況複雜,更容易在使用中損耗和毀壞。應及時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資金渠道,用於保障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後期運行維護,使其能長期發揮應有的防災效益。

  大力推進災區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網絡建設。在地震地質災害高易發、高風險流域應逐步規劃建設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網絡,提高技術水平,實現地質災害的自動實時監測,並由相關政府部門通過多種媒介實時發佈防災預警信息,從而提高災區防災減災能力。

  建立防災信息共享機制,提高應急響應能力。我省應加快建設公益信息共享機制,構建信息共享平臺,並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開放,以提高防災減災應急響應能力。

  加強災區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技攻關和技術研發。要依託國內這一領域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組織省內外科技力量,通過設立系統研究課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災區地質災害成災機理和防治技術的科技攻關。在此基礎上,修訂和編寫適於高地震烈度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規範,進一步提高我省防災減災科學技術水平。

熱詞:

  • 山洪泥石流
  • 地震地質
  • 災害防治
  • 地質災害防治
  • 地震災區
  • 地質災害治理
  • 汶川
  • 防災減災
  • 運行維護
  • 應急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