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黃潤秋:汶川地震災區地質災害短時間內難以根治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2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成都1月9日電(記者 吳曉穎)九三學社四川省委主委黃潤秋9日在政協四川省十屆五次會議上表示,汶川地震災區地質災害很難在短時間內根治。

  九三學社四川省委調研發現,汶川地震後,四川廣大地震災區地質環境受損嚴重。震區的山洪泥石流呈現“三大兩難”的特點:規模大、泥石流溝道地形坡度大、危害和風險大、評價預測難、工程治理難。

  “根據資料評估,震後災區地質災害活躍期將持續20-30年,因此要在短時間內徹底根治,難度很大。”黃潤秋説。

  據了解,地震後三年內,災區發生單體規模10萬方以上的特大泥石流災害20多起。由於汶川地震災區位於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巨大的地形高差和急變導致泥石流具有大流量、高流速、強衝擊的特徵。其造成的危害,也不僅表現為直接摧毀性破壞,而是通過災害鏈的形式,阻斷沿河公路、入江淤塞河道、雍高水位甚至形成堰塞湖。

  黃潤秋將突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比喻為“躲在深山裏的老虎”。一方面,地質災害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突發性,預測難。另一方面,目前地震災區地質災害監測工作技術手段還較為落後,主要靠人工巡視和簡易監測,尚缺乏專業監測手段和有效的預警平臺。

熱詞:

  • 地質災害
  • 汶川
  • 黃潤秋
  • 地震災區
  • 災害鏈
  • 高流速
  • 九三學社
  • 山洪泥石流
  • 堰塞湖
  • 資料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