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港媒關注清華“2011社會進步報告”:中國應警惕轉型陷阱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1月1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清華大學凱風發展研究院社會進步研究所、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發展課題組日前發佈“2011年度社會進步系列研究報告”指出,最近10年,內地社會已逐漸形成“轉型陷阱”。報告認為,內地改革和轉型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團阻止進一步變革,由此將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和問題的不斷積累。

  報告指出,中國當前最需要警惕的,既不是發展中國家經歷的“中等收入陷阱”,亦不是改革處於停滯甚或倒退狀態,而是“轉型陷阱”。這是指改革和轉型過程中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團,要求把過渡時期的體制定型化,形成是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體制”。

  這份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孫立平教授主筆的報告列舉出內地社會“轉型陷阱”的五大症狀。首先,是經濟發展步履沉重並日益畸形。經濟發展亢奮,形成“增量依賴症”,“人們沒有通過重要的體制變革來解決問題,於是只能寄望于做大蛋糕,在不觸動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用發展形成的增量緩解問題”。

  症狀之二是,過渡的體制因素被定型下來,改革動力在領導層和民間喪失。既得利益集團以改革之名獲利,引發民眾對改革的抵觸,導致實質性改革受阻。

  症狀之三是,社會結構趨於定型,固化為“貧富分化”的斷裂社會。當前內地社會氛圍顯示出,社會活力下降,階層間對立情緒凸顯,普遍的不平衡感為部分人的絕望感所取代。

  症狀之四是,誤判社會矛盾形成的拘謹心理。有關方面對市場經濟中正常存在的矛盾産生嚴重誤判,將特殊時期的特殊做法常規化、體制化,令政治經濟社會生活處於一種不正常的狀態。

  症狀之五則是,部分地方政府權力失控,導致社會維護公平正義的能力降低。於是,社會底線失守,道德淪喪,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的喪失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

  至於走出“轉型陷阱”的三條路線,報告認為,一是由政府實施改革頂層設計,並有相應的力量推動;二是利用現有可能因素推動社會力量的發育,使社會力量成為打破現狀的動力;三是在矛盾和危機推動下的被動改變,“但這要取決於既得利益集團的自省和覺悟”。

熱詞:

  • 症狀
  • 轉型陷阱
  • 社會活力
  • 社會進步
  • 既得利益集團
  • 社會結構
  • 社會矛盾
  • 港媒
  • 社會氛圍
  • 社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