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長沙縣民生工程巡禮:生態移民推開幸福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1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白沙鄉報母村的生態扶貧移民安置點,村民們的新房正在抓緊建設。章帝 攝

  紅網長沙縣站1月9日訊(分站記者 周順利)“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東晉詩人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中,悠然自得的美好生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百年來曾令世人羨慕和嚮往。長沙縣白沙鄉的大山深處,也有一個叫桃源村的地方,雖名字很美,村民們卻面臨著耕地不足、收入微薄、交通不便、醫療教育狀況堪憂等尷尬。2010年底,長沙縣在該村啟動了生態扶貧移民工程,讓大山裏的人們也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村民年人均收入才1280元,全村耕地總面積才42畝,而且還不能種植水稻。”對於桃源村存在的諸多困難,村主任林漢祥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全村戶籍登記在冊的131戶,共403人,人均耕地少得可憐,而且只能種菜,口糧都是靠國家救濟和購買,有時候還要拿紅薯做主糧。在桃源村內,記者看到全村樓房僅有2棟,90%的村民都住在土磚房中,甚至還有些村民居住在年久失修的老宅子裏,不少房屋墻上的裂縫隨處可見,讓人感覺很不踏實。“我家幾代人都住在這房子裏,算起來應該有近400年了吧。”今年75歲的村民黃容華説,他和老伴每天住在裏面總感覺房子隨時會垮。

  據林漢祥介紹,除了經濟收入低、住房條件差,桃源村人最怕的就是得病。因為交通不便,村民一旦得病就只能搭乘摩托車下山看病,如果是突發性疾病,就會非常危險。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經濟落後,教育、醫療、文化等條件極為有限,桃源村人物質生活貧乏,精神生活也很空虛。據了解,同桃源村人一樣生活在大山裏的人,在長沙縣北部的北山、高橋、開慧、雙江等7個鄉鎮共有7000余人,他們依靠有限的自然條件艱難生存。大山,成了他們通往幸福的最大障礙。

  令人欣慰的是,為了讓這些居住在大山裏的人們也享受到長沙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2010年底,長沙縣啟動了生態扶貧移民工程,桃源村就是第一個試點鄉村。2011年3月,長沙縣成立白沙鄉生態扶貧移民工程指揮部,隨後召開了桃源村生態扶貧移民動員大會,經多次現場考察,最終確定了移民安置區設在白沙鄉報母村和錫福村的交界處。“安置點佔地面積約170畝,地處東八線兩側,靠近李家山中心集鎮,交通便利,而且沒有佔用當地農田。”據縣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扶貧移民工程堅持自願搬遷、科學安置、整合資源、有序推進的原則,根據實際,政府按三種不同安置方式予以補貼:自行購房安置的每人補助5萬元;在安置區劃地自建的由政府提供宅基地,並建好相關的配套設施,同時每人補助3萬元;對於建房困難的“三無”人員,政府實行敬老院的安置方式。據介紹,在生態移民安置後,其原有土地、山林承包權等政策原則上保持不變。

  近日,記者在報母村的生態移民安置點看到,不少新房正在加緊建設,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在該安置點,白沙鄉生態移民工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第一批已簽意向書進行劃地自建的共有25戶,他們的新房及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預計不久即可入住。據了解,在桃源村人成功走出大山過上新生活後,長沙縣還將對其餘居住在大山裏的居民全部進行轉移,整個生態扶貧移民工程也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

熱詞:

  • 移民工程
  • 生態移民
  • 長沙縣
  • 桃源村
  • 生態扶貧
  • 章帝
  • 移民安置點
  • 移民安置區
  • 白沙鄉
  •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