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責任意識,比清新空氣更寶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1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呼聲興起到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原則通過,即將正式出臺,不過短短兩個多月。國家對於民意的回應,可謂積極、迅速、有力。這充分説明中國政府是對人民高度負責任的政府。

  為什麼一個原本很專業、很陌生的空氣質量監測標準,會一時之間引發如此大範圍、高強度的注意?

  因為呼吸的空氣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涉及面最廣,離日常生活最近,其影響範圍遠遠超過了一般環境事件。

  為什麼一場起於民間的空氣質量之爭,會得到國家層面如此高度的重視,以及職能部門迅速的推進?

  因為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民生問題,容不得回避和遮掩。雖然任重道遠,前途多艱,也必須勇敢直面,克難攻堅。

  “不能監測數據喜氣洋洋,老百姓怨聲載道。”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説得不錯。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人民謀福祉。環保工作要善於“接地氣”,充分體現民眾的期待和訴求,廣泛調動民眾的力量。

  “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認真回應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切實抓好環境保護。基本的環境質量、不損害公眾健康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産品,是一條底線,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李克強副總理將基本的環境質量定位為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這種提法前所未有。由此可見,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其實,PM2.5隻是一個個案。我國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遠不止於此。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進入公眾視野的多起環境事件,無一不令人心痛,也更促人反思。

  為什麼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屢治不絕?一個重要原因正是一些地方政府沒有真正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常常是為了一時發展忽視甚至犧牲環境,經濟發展方式仍然靠拼資源、拼消耗。這樣的增長模式只能帶來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經濟增長也將更加難以為繼。

  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改變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的增長模式,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才能既守住青山綠水,又贏得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稀缺資源和可持久的生産力,也將推動經濟進入“無限的增長”,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和諧。

  應該説,監測PM2.5是一個好的開始,可以由此倒逼産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多方面的調整。

  如果我們借助這個契機,強化責任意識,進一步發揮環境保護的“倒逼作用”,逐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那麼很多環境問題都將逐步化解,藍天碧水也不會再遙遠。

熱詞:

  • 責任意識
  • 環境問題
  • 環境質量
  • 環境事件
  • 環境保護
  • 增長模式
  • 經濟發展
  •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 生態退化
  • 環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