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工傷者權利保障有待規則落地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9日 1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解決工傷爭議問題,還需地方性立法在明確部門責任、用人單位義務以及職工權利實現路徑上,提供更多更細緻的規則體系,並通過嚴格執法讓規則貼地而行。

  最近,北京全面調整了工傷保險政策,工傷認定只能移送一次,嚴禁區縣間踢皮球;單位不舉證可單方面認定;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醫療補助金增加1至6個月。

  作為勞動者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工傷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的,是國家對職工履行的社會責任,更是職工應該享受的基本權利。但是,這種責任與權利的實現,除了依賴立法規則的科學設計,還有待具體規則的貼地而行。

  經過多方博弈,去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工傷保險條例》,確立了較為先進的規則體系。例如,《條例》將“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納入工傷範圍,將“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視同工傷,這些條款擴張了職工的權利,但具體落實起來則需要各地進一步細化。

  地方性規則的任務,並非創設新的公民權利,而是為私權利的實現提供具體便捷的程序通道。因為,再完美的權利設計,如果缺乏配套的優良程序機制,也可能只是“畫餅”。從這個角度觀察,此次北京調整工傷保險政策值得圈點。

  例如,為避免責任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新政策借鑒訴訟法的經驗,首次規定了指定管轄制度,嚴格限定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只能移送一次。表面上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規則,卻能極大提高工傷職工權利的實現效率,也能有效防止責任部門借助程序漏洞架空職工權利。再比如,對用人單位不舉證的後果予以明確,不僅強化了用人單位的舉證責任,也能避免因一些單位故意拖延不舉證而給職工帶來的權利損失。

  當然,從工傷職工權利保障的角度看,新政策也有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對上下班途中工傷的認定,只是規定提交司法機關、交通等部門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等,而對於“上下班途中”如何確定,缺乏明確解釋;同樣對於“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也沒有作出更為明晰的規定。這些問題會因為行政立法的不明確,影響到職工權利的具體實現。

  近年來,在一些城市,工傷爭議急劇上升,圍繞工傷認定行政爭議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也比較突出。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地方性立法在明確部門責任、用人單位義務以及職工權利實現路徑上,提供更多更細緻的規則體系,並通過嚴格執法讓規則貼地而行。

  相關報道見昨天A06版

  本報特約評論員兵臨

熱詞:

  • 工傷保險條例
  • 工傷認定
  • 職工權利
  • 權利保障
  • 上下班途中
  • 用人單位
  • 條例
  • 實現路徑
  • 指定管轄
  • 舉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