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盆世俗冷水澆蔫了"道德萌芽"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7日 0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元旦假期,家住江西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的小學三年級學生余玉(化名)一直悶悶不樂。幾天前,她寫了一篇關於幫扶摔倒老人的作文,不料30分的作文只得了5分。老師的評語是:“現在這個社會,老人摔倒了還有人敢扶嗎?”這讓她感到很茫然。(1月4日《江西日報》)

  小學生余玉感到茫然,筆者則感到愕然。儘管余玉幫扶摔倒老人的作文情節是虛構的,但是作文表達出了這個9歲女孩率真的想法,這種想法是一顆健康向善的“道德萌芽”,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責任的老師本應呵護好這顆“道德萌芽”,給這顆“道德萌芽”施點營養肥,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卻反其道行之,用一盆世俗冷水把“道德萌芽”澆蔫了,這種做法違逆了主流的教育觀,是反教育的,對於小學生健康的價值觀、道德觀的養成形成了干擾,不利於小學生的成長。

  誠然,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面對倒地老人時確實會遇到種種困惑,但是大人們,尤其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老師和家長不能把這種困惑焦慮傳遞給孩子們,大人們需要做的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正視困惑,千方百計減少或消除這種困惑,大人們被動失望地與孩子們分享困惑,影響孩子們的道德取向,是很不負責任的。

  對於倒地的老人,扶還是不扶?怎麼扶?怎樣才能消除救助人的後顧之憂?全社會都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有些地方、有些人則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多地設立了“好人基金”,有些地方在積極推行“誣賴救助人入罪”計劃,有的學校有校長為幫扶倒地老人的學生“撐腰”,這些現象令人欣慰,也是道德發展的主流。毋庸質疑,排除了“技術因素”,無論何種時候,幫扶倒地老人都是正確的,都值得鼓勵,縱使幫扶倒地老人有可能遇到一些麻煩甚或“風險”,我們也不能對幫扶倒地老人的道德合理性和積極性失掉信心,或許,我們並不需要讓孩子們過早地付諸實踐,但我們必須要堅定地幫助孩子們明晰道理,引導他們選擇正確的道德方向。

  孩子們的道德觀決定著社會的未來,道德建設必須要從孩子們抓起,作為孩子們的身邊人,老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們的道德養成起著潛移默化、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或家長一句灰頹消極的話,一個不良的動作,很可能就會誤害孩子,而一句健康向上的話,一個有益的動作,則會對孩子形成良性的示範啟迪,因而,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道德的提升,為了社會的進步,老師或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要理智,都要對孩子們負責。

  (來源:東方網)

熱詞:

  • 道德發展
  • 道德養成
  • 老師
  • 世俗
  • 道德建設
  • 道德萌芽
  • 道德取向
  • 作文
  • 家長
  • 技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