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微博反腐“醉話”別稀釋了公共信任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2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日論衡之世象評彈

  □李妍

  1月2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尹稚在微博上稱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涉嫌貪污受賄,質疑他與一個叫“波士頓設計院”的機構有不正當合作關係。尹稚還表示已寫好辭職報告。1月3日,尹稚發微博否認了之前的言論,稱“舉報”校長不過是酒後胡言並向校長致歉。(1月4日《哈爾濱日報》)

  身為名校副院長,尹稚在微博上前後矛盾、自立自破的言辭,徒留網友支持反腐、同行力挺職業道德的一地雞毛。這種對民眾圍觀的忽悠,不能不説是網絡輿論遭遇的另一種不幸。

  校長究竟有沒有涉嫌貪污受賄,所謂“波士頓設計院”究竟與清華行政系統有何種關係,副院長是否因為受到了某種壓力,最後不得不以“醉話”圓場,當然可以通過這次所謂的微博“醉話”,成為深入調查的契機。但在微博上一句豪言壯語的“反腐”,最後卻以輕描淡寫的“醉話”慘澹收場,在民眾以極大熱情圍觀公共事件並試圖以此改變現實的時代,這樣針對民眾關注的公共事件,前後不一的言論,不僅讓當事人的信譽飽受質疑,也更從某種程度上稀釋著網絡的公共信任感。

  須知,很多公共事件之所以能在網絡發酵,本就是建立在公共信任的基礎上。只有以信任與真相為基石,才能逐漸從民眾圍觀的現場發散開來,最終讓圍觀輿論成為改善現狀的助推器。面對網絡謠傳乃至忽悠,網絡當然可以自動形成求證甄別功能,也不需要一些自帶乾糧的反謠言組織,去證明謠言之偽。但這種自動求證甄別的程序開啟,仍然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個程序開啟之前,公眾信任就尤其容易受到謠傳傷害。

  倘若一個公眾人物在公共輿論聲場的發聲,不是以理性溫和、實地求證的説理為前提,便很容易陷入一種自相矛盾的虛妄之中,最終讓公共言論成為謠傳與忽悠。這不僅傷害公共信任,也容易讓人對此類公共事件形成誤讀,甚至會傷害到此後公共事件的公共信任感。具體到這次微博舉報事件上來,究竟是舉報的腐敗事項是真,還是校長腐敗為偽,前後矛盾的話語不僅讓圍觀公眾錯亂,也讓力挺的專業同行尷尬;同時,在網絡圍觀力量容易産生網絡暴力的當下,對被舉報的當事人又何嘗不是一種傷害?

  對於當下的網絡爭論,學者徐賁曾説過:“網絡説理是釋放一種不輕慢對方的善意,營造一個平和而有教養的言論空間。有了這樣理性公民言論的中間地帶,人們才不至於自我囚禁在一種要麼惡言相向、要麼啞口無言的兩難境地之中。”通過網絡釋放公共信息,尤其是那些擁有話語權的公眾人物,就更需要知道如何善用這樣的公共輿論空間。

  李妍

熱詞:

  • 微博
  • 公共事件
  • 舉報
  • 校長
  • 公共輿論
  • 哈爾濱日報
  • 貪污受賄
  • 圍觀
  • 忽悠
  • 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