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化硬體建設,要可持續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15: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媒體報道,隨著奧運參觀熱度的繼續下降,曾經遊客熙熙攘攘的水立方,即便賽後運營努力“創造性地市場化”,但巨大的維保費用還是給經營者帶來空前壓力,預計2011年虧損將超千萬元。而虧本的現狀將持續多久,也難以預料。

  筆者相信,看到這則新聞的讀者容易和我一樣“浮想聯翩”:在奧運會或者世博會場館之外,那些不可搬走的“文化硬體”,在其他省市是否也同樣存在?是否也同樣遇到後續維護等難題?

  對一個泱泱大國而言,建造幾座標誌性的“文化硬體”絕不為過。“鳥巢”、“水立方”或者世博中國館的矗立,不但具有視覺功能,也具有精神意義。一些地方性的“文化硬體”建設,對提升地方形象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是,能不能在建設初期,甚至是“前期籌劃”時期,就用科學發展觀審視全局,未雨綢繆地籌劃好“巨大投入”後的回報,這就考驗決策者的判斷能力。無論未來的用途是民生與公益,或是商業與市場,都必須提前考量維保的成本。倘是前者,須充分考慮政府財政有無能力長期維持,使其不至於變成“雞肋”;倘是後者,更需專業化的市場運營能力,決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能耗、維保、折舊、銷售、管理、財務、業務等成本計算,應在立項前就充分預計。

  對待“文化硬體”建設,是基於簡單的“政績思維”還是週詳的“科學思維”,是檢驗“可持續”的一桿標尺。在有些地方,經濟發展明顯滯後,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遠遠沒有得到改善,可當地政府不顧財力,不顧本地區的實際文化吸納力,就投入鉅資,打造形象工程,將“文化硬體”建造得美輪美奐。然而,一個“節日”過後,或者一屆政府卸任,此“形象工程”便被風吹雨打日漸凋零。這樣的教訓,所在多有。

  如果承攬一項含金量很高的國際賽會,能夠有效促進城市的綜合發展,尤其是能夠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公眾當然會皆大歡喜。但是如果由於我們“能力不足”,弄得虎頭蛇尾,那就與初衷南轅北轍了。

  “不可持續”的思維誤區,不只表現在建築硬體上,在其他方面也有突出表現。是繼續形象思維和形象工程,還是拓新人本思維?考驗著政府領導的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有時候,問題表現在“硬體”上,而根子卻在“軟體”上,所謂“軟體”,其實就是影響到最終決策的科學發展理念。(劉巽達)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熱詞:

  • 硬體
  • 科學發展觀
  • 文化硬體
  • 形象工程
  • 軟體
  • 水立方
  • 雞肋
  • 光明日報
  • 科學思維
  • 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