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別把安順地方戲搞成“空中樓閣”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1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畢曉哲

  他,頂著“別有用心”“故意炒作”的罵名,將國際知名大導演張藝謀告上法庭;他,不遺餘力地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一心要為“安順地戲”正名;正是他爭取正義的勇氣,在一定程度上為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提供了參考和依據。他,就是原安順市文體局局長,現任安順市新聞出版局局長鄒正明。(1月4日黔中早報)

  從為地方戲正名和保護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角度,我們有充分理由為這位鍥而不捨“狀告”張藝謀的原安順市文體局局長而喝彩。但從真正的傳承和保護一種非物質文化的角度,僅僅注重通過訴訟維權或試圖通過對知名人士展開訴訟以增加該地方戲的知名度,顯然不是一種真正的“保護”,也極易舍本逐末讓保護行動變成“空中樓閣”。

  就一些地方小戲種的保護和傳承問題,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被某某電影“侵權”,而最大的問題卻是本身的“生存狀態”如何才能得到改觀。隨著現代元素的引進,以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些傳統的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加速流失、滅失之勢。據相關資料統計,“上世紀80年代,山西尚有52個地方劇種,現在只剩下28種;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老城,如今看不到一座歷史建築;年輕人不關注本土文化……”我相信不僅山西當地存在這樣一個無法回避的難以保護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現實,貴州和安順當地也一定同樣面臨上述現實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現狀和窘迫,或不將最重點工作和目光聚焦與此,就有偏離主旨之嫌。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上,各地都普遍面臨一個“傳承困難”的現實。如被公眾津津樂道的老的文化遺産剪紙、皮影、泥人、傳統手工技藝等都面臨“後繼乏人”難題。至今筆者仍記得一家媒體在採訪“非遺”漢劇國家級傳承人程彩萍時,這位老人不無感慨地説:“我也急著要把漢劇推出去,但沒學的人,我教給誰?”安順地戲目前傳承如何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其境況同樣不容樂觀。那麼,以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訴訟精神來維權,爭一個“華而不實”的“命名”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倒不如踏下身子,真正研究和考慮如何讓該地方戲種發育出更豐沛的土壤,讓其有著越來越多的“接班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治本之策。否則,即使真正達成了訴訟目的,在訴訟中“勝”了張藝謀,也沒多大現實價值。(四川新聞網太陽鳥時評)

  (來源:四川新聞網)

熱詞:

  • 安順地戲
  • 地方戲
  • 張藝謀
  • 空中樓閣
  • 接班人
  • 生存狀態
  • 狀告
  • 命名
  • 漢劇
  •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