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要為文化發展增加阻力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0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屠海鳴(新聞晨報供稿)

  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行了全面部署。兩個多月來,筆者因為公務走南到北,無不為各地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反響之強烈、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要求之迫切、激發文化創作生産活力呼聲之生動、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訴求之廣泛而動容,同時也深深感到文化改革發展需防止三種傾向。

  一是防止目標形式化。筆者看見,有些地方宣傳貫徹中央精神時,不能正視各自現實地情、市情、縣情和文化發展基礎、發展條件和發展前景,幾乎是一哄而上,提出建設文化強市、文化強區、文化強縣甚至文化強鎮的口號,並將推動文化産業作為地方“經濟支柱性産業”,完全置這一目標設想中所隱含的“文化産業産值佔經濟總量5%”的下限條件于不顧。此種似曾相識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模式,不僅使文化改革發展的目標流於形式化,也忽視了文化改革發展的規律。

  二是防止過度行政化。也許是長期以來文化“欠賬”較多的緣故,在一些地方的宣傳材料中,更是使盡渾身解數,欲乘此“東風”,將所有文化發展中的陳年舊賬打捆解決。各部門總免不了站在部門利益的立場,想方設法“要錢、要編制、要幹部”……成為地方文件中心照不宣的 “幹貨”、“含金量”。而對於諸如實行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的政府採購制,建立重大選題市場招標制等本該屬於市場配置的領域,一些地方文件卻顯得遮遮掩掩,含糊其辭。如此過度行政干預和選擇性失明,背離了文化改革發展的初衷。

  三是防止濫用市場化。筆者在某個城市開會,陪同人員告知,在地方有關決定的徵求意見中,就有人忽視有線電視的公益屬性,欲大大提高收視費。文化改革發展,除了滿足大眾的基本文化需求這一民生意義外,更重要的在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傳播陣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戰略考慮。試想,如果人們連電視也看不起、書報也買不起、網絡也上不起,還談什麼保障民生,又拿什麼來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正如各地所祈願的那樣,改革是一場 “東風”,但需要警惕的是,改革不是“唐僧肉”。目標形式化、過度行政化、濫用市場化,不會推動解決文化建設面臨的難題,而只會增加阻力。

  (作者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上海市僑聯副主席)

熱詞:

  • 增加阻力
  • 文化體制改革
  • 文化強市
  • 文化創作
  • 文化建設
  • 東風
  • 文化産業
  • 改革發展
  • 文化需求
  • 文化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