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為啥“不開沒把握的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筆者與一位從醫20餘年的醫生閒聊,對方感慨地説:相比入行之初,如今醫患關係已經大不相同,隨之改變的還有醫生的行醫習慣。以外科開刀為例,“20年前,即使難度系數很高的手術,只要專家有精力有時間,都會上臺試一試;而今,護士長先幫專家把把關,沒有十分把握的刀,還是不開為妙。”

  醫生為啥“不開沒把握的刀”?原因很明了──不願承擔過多風險。眾所皆知,開刀具有極高風險,成功也罷、失敗也好,皆需要患者的充分理解;然而身處當下醫療環境,開刀背後的風險系數越來越高了。一名醫生説:“今天我鼓起勇氣開了刀,萬一失敗了,明天我就可能面臨患者指責,有的甚至就此引發醫患糾紛、醫療官司。”考慮到如此嚴重的後果,許多專家索性放棄那些沒有把握的開刀手術。

  開有把握的刀、看有把握的病……醫生行醫保守,隨即造就了臨床上的選擇性開刀、選擇性看病、選擇性治療。看病問診前先掂量風險,再計算是否值得,醫生的考量因素不再僅是“患者需要”那麼單純,救死扶傷的天職也就自然變了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筆者以為,這種狀況與近年來大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一方面,醫患雙方因缺乏溝通,彼此喪失信任感;醫生少了患者的理解與支持,進取腳步自然有些猶豫、滯緩。另一方面,包括“舉證倒置”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出,將醫生預先設想為“過錯方”,這也迫使醫生增加自我保護意識,減少承擔風險的機會。

  不開沒把握的刀,聽來並無大礙,仔細想想卻不然。對於一個要求持續創新的行業而言,過於保守的行為危害不容小覷。從短期來看,保守問診令一些疑難雜症患者無處可醫。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晚期孕婦伴有肝功能異常,到處問診卻幾乎沒有産院願意收治。院方的想法很簡單:這種孕婦面臨巨大風險,收治進來治好自然好,治不好豈不“引火上身”?而從長期來看,保守問診更會阻礙醫療事業銳意進取的腳步,最終令創新能力下降、醫學進展減少,殃及人類健康大業。

  創新種子的萌芽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開放包容的土壤,醫療行業亦如此。在醫療技術日漸發達的今天,高精尖儀器、數字化設備等硬體早已不再稀缺,但如何重建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怎樣營造寬容的氛圍,讓醫生放手、放心、放膽地去承擔風險開拓創新,是讓人深思的問題。

熱詞:

  • 醫生
  • 晚期孕婦
  • 過錯方
  • 舉證倒置
  • 問診
  • 選擇性治療
  • 手術
  • 看病
  • 醫患糾紛
  • 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