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開門立法"是法治里程碑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6: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多月前,市民王海棠通過郵件,將關於解決停車難的立法議題發送給上海市政府法制辦時,他“沒想到會被採納”。據悉,立法項目徵求公眾意見,在上海還是首次。截至目前,已收到近40人提出的50多個2012年政府立法議題。(1月3日《解放日報》)

  如果説立法項目徵求公眾意見,是破冰之響,那麼在立法過程中問計於民,在上海則已成常態。據統計,僅2010年至今,已有19部規章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收到公眾意見近1000條。另外,規章草案聽證也實現了常態化,截至目前已就8件規章草案進行立法聽證會。不同利益群體的聽證代表事先認真準備,發表觀點直接、到位。各方代表參與政府立法,比“關起門”來操作更科學,質量更高。而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的起草要聽取政協、律協意見,也實現了制度化,這在全國也屬於率先。

  這些情形給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在制定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法規條款方面,普通民眾正在擁有越來越響亮的話語權;傾聽公民意見正成為立法的規定程序。這是法治進程中巨大的進步。作為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會規則,法律承載著不僅僅是管理社會的功能,而更多的是作為化解利益矛盾的利器。“開門立法”,從源頭上探索立法民主,是保證法律公正性的重要之舉。過去的不少立法被稱為“部門立法”,比較典型的弊端就是立法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法律化。而觸動部門利益、涉及多個部門又“費力無利”的立法則往往雷聲大、雨點小。“開門立法”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法規成為某個部門的一己之私,提高立法的公正性和普惠性,而且可以拓寬社會各界參與立法工作的渠道,體現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立法宗旨,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公開性、民主性和科學性,更好地反映民意。

  “開門立法”的另一個好處,是強化了公眾的責任感,調動了公眾的積極性。市民群眾生活在基層,既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感受者,又是對自身利益得失最有權威的評價者。問計於民既是激發市民群眾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的一個“載體”,也讓政府不但獲得了“金點子”,而且更多更深地了解了社情民意,使社情民意成為了立法的導向。尊重民意表達的“開門立法”,必定會在市民的熱情參與中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讓公眾從立法源頭,即“立什麼法、怎樣立法”全面參與到政府立法活動的全過程。這個“開門立法”的演進軌跡,正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開門立法”從實踐到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條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熱詞:

  • 立法活動
  • 法治進程
  • 立法宗旨
  • 開門立法
  • 立法過程
  • 金點子
  • 解放日報
  • 載體
  • 規章草案
  •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