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實事不“實”,勿讓公權信用“空心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歲末“收卷鈴”敲響的時候,也是對一年工作進行評卷打分的時候。這其中,各地年初承諾的“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也就成了公權部門“有諾必行,有行必果”的道德堅守和對於公權信用的一場考驗。但遺憾的是,有些地方沒能“hold得住”這種考驗。

  日前,媒體盤點廣東各地“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情況,一些縣市政府承諾辦好的民生實事很多淪為“空頭支票”:“加快推進姚沙大橋、姚沙大道和四會大橋的規劃建設”被列為2011年四會縣“十項民生實事”之首,但當地群眾幾乎沒有人知道規劃中的大橋在哪;“完成泗水鎮和差幹鎮創建‘教育強鎮’任務”是平遠縣政府承諾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但差幹鎮尚未完成相關驗收;茂名市電白縣黃嶺鎮黨委政府承諾辦好的“十件大事”,七件已經成為空談。(1月2日《南方農村報》)

  這些年,國家強調民生建設,在每年年初各地召開的人大會議上,“十大實事”、“十大民生工程”等也成為叫得最響、關注度最高的熱詞。不可否認,由於某些客觀原因,不排除個別“實事”或許無法按時完成。但是,“實事”不是靠拍腦袋拍出來或者吹牛皮吹出來的,而是靠科學決策和踏踏實實的實幹幹出來的。像黃嶺鎮這類“十件實事”七件拋荒的尷尬現實,就無法拿客觀原因當遮羞布,官員的執政理念與執政道德才是問題的根結。

  “民生實事”關乎百姓利益,也關乎政府的誠信形象,因此,政府在決策和發佈時,當選擇實在可行的事項,且經過詳細、週全的調研論證。然而,在一個自上而下關注民生的大背景下,有些官員難免將民生當成秀場甚至邀取政績的砝碼。如果在任期內,投入大量的財政搞民生卻無法讓GDP增長立竿見影,但迫於壓力這種形象工程又不得不搞,官員難免存在為升遷需要而隨意開空頭支票的應付行為。

  而更讓人反思的是,作為一種公權部門對社會財富資源的再分配形式,民生工程雖然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視,但在相關的計劃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都十分有限。據報道,自2009年中央將民生支出單獨統計之後,全國各地的財報也將民生支出單獨列出,而且大多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很多地方的民生支出佔到了財政收入的7成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達近9成。然而,不少地方將民生支出當成了一個籮筐,許多城建項目、形象工程甚至包括政府建辦公大樓,也一併被投入這個筐裏。

  正值年初,各地又在忙著推出新一年的“民生大單”。但熱熱鬧鬧的行動背後,有多少是真心實意的民生關懷,又有多少是跟風吆喝的注水行為?而且,隨著民生投入的不斷增加,如果監督管理和評價體系一再滯後,不僅濫竽充數者難以被清理,相關官員也得不到應有的懲戒,甚而在有些地方的年終總結成績單上,許多根本沒有解決的民生問題,也被粉飾成閃閃發光的政績來進行炫耀。

  作者:劉道彩

熱詞:

  • 實事
  • 執政道德
  • 公權
  • 南方農村報
  • 十大民生工程
  • 民生實事
  • 評卷
  • 監督權
  • 參與權
  • 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