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披“洋皮”的奶粉為何有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3日 1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只有從行業整體上恢復公眾對國産奶粉品牌、對中國奶粉質量監管體系的信心,“貼牌奶粉”才會真正失去市場。

  據《新京報》報道,新西蘭“紐瑞茲”等幾個“洋品牌”奶粉名為“洋貨”,其實不過是中國人在當地註冊、“中國特供”的“貼牌産品”。

  其實“紐瑞茲”這套“貼牌”魔術並不新鮮,早一兩年就有了,什麼“新西蘭康寶瑞”、“法國合生元”、“美國施恩”……五花八門的“貼牌”、“出口轉內銷”不一而足,曝光、打假、處罰……官方的非官方的各類應對之策,該做的也都做過,中國消費者既不笨也不傻,何以直到今日還有許多人上當?

  一方面,這些“貼牌”大多通過網購、郵購或母嬰連鎖店體系進行銷售,而較少通過大型超市、商場等渠道鋪貨,表明“貼牌”的經營者的確是“有心人”,他們所針對的,是那些渴望購買“洋奶粉”,在當地又購買不便或不暢的中小城市、內地城市的中高收入群體。

  另一方面,還是因為國産品牌奶粉實在“不爭氣”。俗話説得好,“兩害相權取其輕”,經過“三聚氰胺”、“黃曲霉毒素”等一系列讓人心驚肉跳、防不勝防的危機,國産品牌奶粉在公眾心目中的口碑已降至低點,成為“高危區域”的代名詞。只要財力勉強允許,許多家長寧可多花錢,也要回避國産奶粉品牌,而去選擇雖然貴一些,但在其看來要安全得多的洋品牌。

  對於一些內地城市或中小城市的消費者來説,直接購買國外名牌奶粉渠道少,數量也難保證,郵購、網購那些不甚知名的“洋品牌”,固然要冒買到“貼牌”的風險,但畢竟買到真“洋貨”的概率總還有一些,哪怕50%的“中獎”幾率,也比購買國産品牌“100%冒險”要好得多。

  説到底,正因為國人對國産奶粉品牌的信心已低到不能再低的水平,他們才寧可冒買到“貼牌”的風險,去選購不那麼靠譜的“洋品牌”,以避開在他們看來更不靠譜的國産品牌。如今奶粉的主要消費者是嬰幼兒,中國仍普遍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加上雙職工家庭居多,奶粉是既少不了又出不得問題的必需品,老謀深算的“貼牌”、“出口轉內銷”的奶粉經銷者,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命門,讓他們對“疑似貼牌”願打願挨。

  加強市場銷售渠道整頓,清理奶粉中的“假洋鬼子”固然重要,但倘不能從行業整體上恢復公眾對國産奶粉品牌、對中國奶粉質量監管體系的信心,這類“貼牌”、“出口轉內銷”的水貨洋品牌,就註定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熱詞:

  • 貼牌
  • 洋品牌
  • 奶粉質量
  • 出口轉內銷
  • 洋貨
  • 三聚氰胺
  • 黃曲霉毒素
  • 有心人
  • 假洋鬼子
  • 國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