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十八大代表|歌唱藝術家關牧村
有人這樣評價過關牧村,説她德藝雙馨,是歌唱家、是勞模,更是好人。[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12年11月13日 05:17
西班牙《世界報》曾經記錄過一個中國程序員的生活。這個白天外表光鮮的白領,晚上的棲身之地卻是一個商店樓上的違章建築,充滿汗味和臭襪子味。
他説自己別無選擇:“我過這樣的生活是為了能給自己買房子。”
不過,在12日舉行的十八大記者招待會上,十八大代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描摹了這位青年可能的另一種生活圖景。他在發言仲介紹説,按照中央政府要求,“十二五”期間,全國要建設3600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以及學校、衛生室、託兒所和相關設施。
在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表示,要“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這也是“保障房建設”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
十八大代表、天津市委城鄉規劃建設交通工委書記沈東海在代表團討論報告時談到了這一轉變,他説:“這説明我們國家對社會保障體系、以人為本的落實,不論從認識層面和制度層面都進入了新的階段。”
一位房地産業內人士解讀説,過去商品房一度佔據我國住房供應主體,而現在,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保障房,開始逐漸獲得重視。“兩條腿走路”的局面逐漸形成。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後,中國政府曾經大面積推行住房貨幣化政策,銀行對居民住房貸款“開閘”辦理。一個相關的數據是,1992年至2000年5月底,建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總額終於超過了100億元,但此後僅過了5個月,就一躍變成了200億元。
從那一年開始,城鎮職工逐漸告別“筒子樓”這樣擁擠的居住記憶,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而房地産的蓬勃發展也給中國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改變。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幾乎都能看到拔地而起的住宅樓,以及堆砌著華麗詞藻的樓盤廣告;土地拍賣、房屋建設,也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然,與此相伴的,也包括一路高企的房價,以及“奮鬥一輩子為了一套房”的年輕人。
西班牙《世界報》曾經撰文評論説,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
而現在,中國政府關於對房地産行業的管理思路,已經從鼓勵的“放”轉換為調控的“收”。2010年開始,國務院先後出臺包括限制購房、限制二套房貸款等“空前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並且在過去幾年大力開展保障房建設,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記者招待會上,路透社記者把問題拋給了姜偉新:“請問房地産調控成效是什麼?什麼時候會放鬆?”
姜偉新一臉嚴肅地簡短回答:“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現在還沒想放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向媒體發放的材料顯示,2011年以來房地産市場總體朝著調控預期方向發展,不合理需求得到遏制,供求關係明顯改善,房價趨於穩定。
這一天,網絡上有兩條關於住房的新聞成為熱門話題。
第一條新聞是關於10年前的購房者。從本世紀初中國興起住房貸款熱潮至今,最早一批按揭購買商品房的人們,即將還清房貸,過上“無貸一身輕”的日子。
第二條新聞,則是姜偉新提供的一組數字。2011年和2012年,全國分別開工建設了1000萬套和700多萬套保障房。至於2013年的開工量,姜偉新説,“有可能在600萬套左右”。
這意味著“十二五”前3年,有2300多萬個購房者擺脫了“買房”的痛苦糾結。同時,兩條新聞,也剛好串起了中國地産調控政策和青年生活的10年變遷。
本報北京11月12日電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澳門日報》的評論説,習近平與李克強、張德江、王岐山等人一樣,知青經歷造就了他們的平民情懷,這種政治素養深刻影響著他們的執政方式和政策導向;伴隨著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又使他們具備了開闊的世界眼光。
全軍和武警部隊廣大官兵歡欣鼓舞、鬥志昂揚,紛紛表示,堅決擁護全會的決定,堅決擁護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權威,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決心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