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搜索

十八大代表于丹:我們不能“富而不貴”

中國經濟週刊 2012年11月12日 02:35

核心提示: 對於十八大召開後文化領域應有哪些改變,作為十八大代表的于丹坦言,“改變富而不貴”、“如何使文化權利平民化”等問題都是她關注的方向。
分享
收藏

  “我們不缺少墻上的文明、博物館的文明和文明遺産,我們其實真正缺少的是化入民生的一種文化權利和生活方式。”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張璐晶| 十八大現場報道

  從醒來到入睡,于丹每天的日程被精確到了分鐘。她的隨身包裏總是帶著一個手機充電器,她笑著解釋説:“太忙了,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人生不斷電、不黑屏、時刻做好準備。”

  于丹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視為知識分子的使命和擔當之一。她正在做的工作是讓文化能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裏起到一些作用。

  對於十八大召開後文化領域應有哪些改變,作為十八大代表的于丹坦言,“改變富而不貴”、“如何使文化權利平民化”等問題都是她關注的方向。

  “富而不貴” 的我們

  對於文化建設,于丹最關注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文化制度的健全,特別是給多元文化生存發展的空間。二是文化權利的平民化,文化教育權利的實現,特別是平民能夠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分享傳統文化。

  于丹表示,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但並不是一個文化強國,大國可以是一種規模,但是強國是一種實力。我們的文化資源雖然多,但是它還存在著一些文而不化的現象。

  “《易經》有雲:‘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説的就是要觀察了解世間百態,用一種價值觀、思想理念去治理天下,這就叫文而化之。我認為,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很多事情站在了起點上,但做得都還不夠到位。”于丹説,比如,社會的富貴階層出現了嗎?“我認為是富而不貴”,財富在數字上體現出來了,但是生命的尊貴,包括人們的悲憫之心和公民應有的擔當,以及對於弱勢群體權利的保護等,是缺乏的。

  “我們不缺少墻上的文明、博物館的文明和文明遺産,我們其實真正缺少的是化入民生的一種文化權利和生活方式。”于丹説。

  用文化解決現代都市病

  近些年在海外講學過程中,于丹到過許多國家,她説,無論身處巴黎、紐約、東京還是上海,在街頭吃到的東西,各種餐食都是大同小異的。“人們飲食的口味越來越能夠趨同交流的時候,文化的口味也會越來越接近,你會發現,相比于村落,都市的相似性很高,所以,都市越來越有一種失落感,都市不再有原鄉人,都市人是沒有故鄉的。”

  “越是鄉村,越是不可替代的原生態;中國東北森林裏的獵戶跟雲南水邊的人家,那是天壤之別。可是都市呢?越是現代文明,就越是批量複製的都市,”于丹説,“所以,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就是都市病,要用各國的文化和哲學去解決中國的都市病。”中國的農耕文明在都市化進程中可以對中國人的思維産生作用。

  “我們可以從中國的農耕文明中找到很多安頓的。中國人在土地上放下自己的種子、自己的子孫、自己的希望,中國人的這一套土地體系很重要,它讓我們有歸屬感,讓我們知道生活的秩序在哪?”

  如何讓習慣於農耕文明的中華民族在都市化進程中不斬斷文明根脈?于丹表示,並不是簡單地恢復廟會、唱戲,還要文而化之,讓文明跟每一個人的生活挂起鉤來,比如喝茶、下棋、讀聖賢的經典,讓人們在都市化進程中回到農耕文明的節奏,能夠在心裏找到一份安詳。

  “中國不是下一輪的話語中心”

  迄今為止于丹的《<論語>心得》已經被翻譯成了36國語言,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有售,于丹所到之處的講座幾乎場場爆滿。

  “我認為,現在的西方世界對中國文化一方面抱有強烈的好奇,一方面抱有強烈的成見。”于丹認為,怎麼樣沿著西方受眾的好奇心去消除成見,需要中國人更心平氣和地與之交流,而不是武力的征服或是強烈的文化説服。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不用著急去證明自己,用自己的文化去包容、去建設才是最好的態度。

  “我不認為中國是下一輪的話語中心,我認為世界正走向一個多極文化的時代,我們能夠作為一種有機的因素,在世界文明中去生成一個蓬勃的新生態,這就已經很好了。”于丹説。

  在海外講學時對於那些帶有偏見或是棘手的問題,于丹從不會用“不知道、不清楚”來搪塞,相反她會心平氣和地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或是用東西方文化特質中的對比來回答對方的問題。于丹認為,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自己的從容和典雅,被人家問急了,就算是劍拔弩張地把人家制服了,其實也是輸了。

  中國作家的“硬權益”和“軟系統”

  前不久,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讓一直被認為是“缺少經典”的當代文學界為之振奮。

  對於莫言的獲獎,于丹覺得,這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向國際的一大步,開始跟國際接軌了,但如果就此認為我們的當代文學在世界獲得了認同還為時過早。“更貼切的説法是,我們已經站在了規則的格局之內。”于丹説。

  “現在最重要的是在規則上與國際接軌,給予作家更多的保護和鼓勵,能夠用好的機制培養更多的人才是當務之急。”于丹説。

  于丹認為,中國對作家的保護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硬權益”的保護,就是在版權的維護上。第二個方面在“軟系統”上,就是要鼓勵文化意識的多元化。實際上莫言的很多題材,之所以受到國際好評,就是因為他從人性、從社會變遷入手反映了中國大地的變化。

  無論是莫言還是于丹,他們的暢銷書都長期遭受著網絡侵權和盜版書的困擾。于丹表示,自己的《<論語>心得》正版賣了600多萬冊,盜版書居然達到2000萬之多。

  雖然身份很多,于丹説,老師是她最鍾愛的身份,因為文化和教育是分不開的,文化是一種涵養,而教育是一種傳承。于丹的理想是希望自己作為一個動詞文化的過程,就是去做文而化之的工作,“我估計這個夠我做一輩子。”于丹説。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于丹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熱門要聞
  • 2012-11-16 14:29
    海外華文媒體關注

    華媒|新領導層更精幹高效 知青經歷造就平民情懷

    《澳門日報》的評論説,習近平與李克強、張德江、王岐山等人一樣,知青經歷造就了他們的平民情懷,這種政治素養深刻影響著他們的執政方式和政策導向;伴隨著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又使他們具備了開闊的世界眼光。

    中國新聞網
    • CNTV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 開心網
    • QQ空間
    • i貼吧
    分享
    分享
    收藏
  • 2012-11-16 09:41
    熱議

    習近平講話|網友讚:沒用那麼多排比對仗壯聲勢

    “沒用那麼多排比、對仗來壯聲勢,平實的話語,透露出真誠,充滿著使命感。”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説,“希望未來十年,他和他的團隊能始終保持這樣的狀態。”

    中國青年報
    • CNTV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 開心網
    • QQ空間
    • i貼吧
    分享
    分享
    收藏
  • 2012-11-16 07:34
    全軍和武警部隊

    解放軍|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

    全軍和武警部隊廣大官兵歡欣鼓舞、鬥志昂揚,紛紛表示,堅決擁護全會的決定,堅決擁護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權威,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決心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解放軍報
    • CNTV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 開心網
    • QQ空間
    • i貼吧
    分享
    分享
    收藏

獨家策劃

更多
歌唱藝術家關牧村

專訪十八大代表|歌唱藝術家關牧村

有人這樣評價過關牧村,説她德藝雙馨,是歌唱家、是勞模,更是好人。[詳細]

一對山西老夫妻的糧食恩情

十年圖紀|一對山西老夫妻的糧食恩情

老倆口都66歲,每年有四、五千元收入。政府的各種補貼也有千余元。[詳細]

獨家訪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