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重訪革命聖地延安:十三載定鼎社稷 不忘初心繼開來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6年10月02日 17: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延安革命紀念館前兩位老者拍照留念。中國青年網記者張思怡 攝

  在這裡 韆鞦萬代緬先烈不忘初心闊步前進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之前,有這樣一幕引人駐足。兩位面容略顯滄桑的老者讓同行的夥伴為他們拍一張照片:“一定要照上毛主席!”像這樣的參觀者還有很多,他們懷著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再憶光輝歷史。

  王新勝老人今年66歲了。當記者準備上前採訪的時候,他正抱著自己的孫子細緻地講述著。建國後出生的他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重遊延安,我感觸很深。我們這代人,可以説是在他們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革命先輩的精神,應該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老人的父親也曾是一位從延安走出去的“老革命”,所以老人對這裡有著很深的情感。“小孩子可能還不懂這些事,不能明白這些情感,但是我會帶他來感受這樣的氛圍,以後他就能體會到了。這種革命精神應該代代延續下去。”王新勝説到。

  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立於1950年7月1日,是全國解放後建立最早的革命紀念館。目前,紀念館擁有館藏文物3.5萬件,歷史照片1萬餘張,圖書1.3萬餘冊,擔負著收藏、研究革命文物資料、宣傳展示延安13年輝煌革命史的重要任務,建館40多年來,累計接待中外觀眾1800多萬人次。

  2005年,延安革命紀念館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號工程”重點建設的三個教育基地之一。2006年10月,延安革命紀念館原主體建築拆除重建,並對沿襲了半個多世紀的基本陳列體系作了比較大的調整和修改。2009年8月28日,延安革命紀念館新館落成並全面對外開放。

  “延安是中國民主革命的聖地”、“陜甘寧邊區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偉大貢獻”,兩側的浮雕長卷仿佛又把我們引入了延安時代那令人難忘的火紅歲月,帶我們接受洗禮。

  歷史選擇了延安,延安鑄就了輝煌。紅色聖地延安將繼續發揮引領作用,而成長在新時期的青年,更應延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如今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上,延安“十二五”以來,深入推進扶貧移民搬遷、農村主導産業培育和貧困人口能力素質提升等工作,扶貧工作堅持開髮式方針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方略,以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和洛河峽谷地帶為重點,取得了顯著成效,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3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市貧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44.7萬人下降到2015年的9.88萬。貧困人口收入水平明顯提升,2015年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3094元,比2010年末提高了1747元。貧困戶主導産業進一步夯實,貧困戶産業扶持覆蓋率達到了100%,蘋果、棚栽、草畜三大主導産業成為貧困戶收入主要渠道。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徹底改善,累計搬遷16.95萬戶、59.3萬人,搬遷群眾的居住條件、生活方式、收入結構和生活質量得到了徹底改善。圍繞農村産業開發,開展實用技術培訓54.3萬人次,使農村青壯年每人掌握了1-2項勞動實用技能,貧困群眾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爆料請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編輯中心熱線010-57380667或發送至郵箱news@youth.cn、qwxwzx@163.com。 傾聽青年心聲,關注青年權益,我們24小時在線。更多新聞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青視野》(微信號:youth_new_vision)。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