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一支在戰場上屢次發難的藍軍?
有人“耿耿於懷”,恨不得擺開陣勢繼續較量一番;有人小心翼翼,希望在下次對抗中減少失誤。
對於在海軍某艦艇訓練中心參加培訓的官兵來説,他們心中往往更添一份敬重。因為這裡是他們邁向深藍的一道關卡,這裡的藍軍隊伍,是檢驗他們學習成果的“考官”。
在訓練中心官兵看來,要想讓受訓部隊有所收穫,必須當好“磨刀石”,用一次次紅藍對抗反復淬煉他們的實戰意識。
對抗訓練,貴在共謀打贏。從海軍某艦艇訓練中心駛向大洋的官兵會記得,這裡有一支亦“敵”亦師的藍軍隊伍。
成為合格藍軍的關鍵,在於把握“未知變量”
談起鍛造一支過硬藍軍隊伍的初衷,訓練中心幹部李國強感觸頗深。
那年,該中心對3艘驅護艦進行整體能力評估。通過評估後,這些艦艇就要加入戰鬥序列,駛向深藍。這樣的考核,作為考官的李國強和戰友早已輕車熟路。
大海之上,硝煙瀰漫。3艘艦艇剛抵達陌生海域,戰鬥警報隨即拉響:“有不明目標向我近飛!”號手迅速就位,艦艇官兵有條不紊地展開操作。
看著顯示屏上藍方戰機的行動路線,考官李國強卻陷入沉思:“以前組織考核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這次站在紅方角度觀察,只覺得藍方行動軌跡是那麼清晰明了。”
與此同時,艦艇控制室內的操作手已展開自主抗擊。剎那間,火舌噴涌,數枚炮彈脫膛而出,成功將來襲目標擊毀。艦內廣播傳來表揚,官兵們備受鼓舞。李國強則眉頭緊鎖:考核的每個步驟都是按照規定動作進行,如果在真實戰場上,敵人哪會如此簡單地發起進攻?
復盤總結會上,李國強道出了自己的擔憂——當前訓練考核,“敵人”通常由隊友或兄弟單位擔任,相似的作戰平臺與相同的訓練理念、訓練模式,使得對抗缺少“未知變量”。
“模擬對抗中,如果把特情設得很簡單、把對手想得很‘笨’、把作戰環境佈置得很熟悉、把作戰進程設計得很順暢,這場對抗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李國強感慨。
紅藍對抗訓練,只有多注入“陌生指數”,才能提高“打贏底數”——這句話,漸漸成為該中心官兵的共識。於是,他們決定自主建立一支能有效磨礪艦艇部隊的藍軍力量,真正把對手演像演活。
在該中心黨委支持下,李國強帶領官兵展開摸索。他們設立藍軍分隊辦公室,並建立模擬各類對手的數據庫,對武器裝備、資料情報、作戰思想等信息分類整理,作為研究戰法訓法的依據。通過定期組織藍方指揮所訓練,他們有意識地學習各類對手的裝備使用與戰術運用手段,調配指揮所編組,將模擬內容精細化具體化,力爭做到形神兼備。
“只是學習模擬,不足以成為一支優秀的藍軍。‘形似’只是第一步,我們必須在模擬基礎上不斷創新提升,爭取向‘神似’的方向邁進。”李國強説。
檢驗藍軍建設成果的機會很快來臨。那年深秋,一場艦機對抗訓練在海天之間打響。
藍方戰機從低空襲來,快速抵近紅方艦艇。然而,戰機與艦艇的距離依然超出機載導彈的有效射程,如果繼續向前突進,則有暴露自己的風險。
後方導調大廳,眾人都無法確定藍方該進攻還是放棄。李國強盯著屏幕暗自思忖:“要是在真實戰場上,敵人會如何抉擇?”
賭一把!接到後方指令,藍方戰機在繼續低空突進後立即發射“導彈”,緊接著掠海飛行快速後撤。電光石火間,紅方艦艇來不及反應,只能看著戰機揚長而去。這場對抗訓練就此塵埃落定。
“戰場博弈沒有教材範本。要想成為一支稱職的藍軍部隊,就要在對抗中大膽嘗試,在出人意料處果斷發難。”演訓結束,藍方指揮員感慨道。
不同科目輪番上陣,藍方奇招頻出,紅方不斷反擊。在一場場攻防對抗中,這個訓練中心正加速建成一支攻防兼備、形神兼具的專業化藍軍隊伍,並持續探索集成化作戰單元對抗、實案化合成對抗、模擬化聯合體系對抗的新路子。
“我們這支藍軍隊伍,如今已經是讓很多部隊頭疼的‘假想敵’。”李國強自信地説。
借助科技手段“還原”戰場,讓官兵練到“心中有數”
走進訓練中心某大廳,鍵盤聲聲、熒屏閃爍,正前方的態勢顯示屏清晰標注著“敵”我雙方的兵力動向,一場紅藍模擬對抗激戰正酣。
戰鬥膠著之際,藍方突然獲得增援,電子打擊能力倍增。在“敵”電磁壓制下,紅方通信受阻,而此時,他們已進入導彈發射倒計時。
“加緊恢復與上級通信。”隨著紅方指揮員一聲令下,官兵立即展開緊張搶修。距離發射時間僅剩一分鐘時,通信終於恢復正常。
“這場對抗我們雖然贏了,但實屬險勝。”紅方盧參謀吁了一口氣,準備參加接下來的復盤會。
“等藍方人員趕來現場,是不是還需要一段時間?”記者發問。盧參謀卻笑著指了指身後幾步之遙的辦公室:“這裡就是藍方指揮所。”
原來,剛剛進行的這場模擬對抗訓練中,劍拔弩張的紅藍雙方,就坐在彼此身後相互出招。
對抗可以遠隔千里,也可以近在咫尺。該中心設有多套指揮所設施,紅藍雙方可以靈活選用,足不出戶就能進行多輪攻防對抗。每次訓練結束,對抗雙方都會立刻組織復盤交流,調整優化行動方案,在一次次過招中不斷磨礪作戰本領,有效提高訓練質效。
近年來,該中心先後升級多套對抗系統。他們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採取態勢推送、指控注入等方式構設攻擊態勢,打造了一個個多維多域、數實結合的紅藍對抗場景。同時,通過收集數據信息、強化數據融合,他們建立起多個作戰“場景庫”“戰法庫”“兵器庫”,成功強化數據為戰的服務效能。
李國強還記得,紅藍方指揮所建設之初,有人曾對對抗系統提出疑問——僅是模擬推演,缺乏真刀真槍的現場感,到底能不能真正提升練兵備戰效果?
他的回答斬釘截鐵:“推演同樣是現代戰爭的關鍵環節。借助科技手段‘還原’戰場,既節省成本,還能讓每個戰位上的官兵練到‘心中有數’。”
前不久,上級機關要組織一場實兵演訓,該中心擔負藍方作戰指揮任務。由於藍方涉及兵力較多、時空關係複雜,既要實現預定的供靶、攔截任務,又要確保兵力安全,中心所有人都感到壓力巨大。
“那就先在數字戰場上較量一番!”説幹就幹,該中心官兵立即行動起來,由藍方指揮所人員模擬藍方兵力,紅藍對抗系統保障人員模擬紅方兵力。他們按照預定時間節點組織兵力對抗,指揮員與參演人員根據模擬推演情況反復研討,提出修改方案。
模擬、復盤、調整……經過5次反復推演驗證,藍方每名官兵都對自身兵力位置和行動瞭如指掌。同時,他們發現某裝備運用可能存在時空交叉的問題,立即對方案細節作出調整,確保“考題”不出紕漏。
演訓當天,憑藉前期所做的充足準備,該中心抽組的藍方分隊讓紅方吃盡苦頭。對抗結束後,該中心受到上級機關點名錶揚。
近年來,該中心官兵努力讓模擬訓練更貼近實戰,一方面促進部隊提升打仗本領,另一方面也將藍軍這塊“磨刀石”磨礪得更加堅硬。
除了大力開發紅藍對抗系統外,該中心還堅持提升科技化練兵水平。他們將高科技手段融入日常訓練,升級改造模擬訓練裝備,研發訓練數據管理系統、無人機檢靶系統、訓練數據復盤系統、模擬倣真系統等,不斷提升訓練科技含量,努力把科技優勢轉化為戰場勝勢。
既要“製造困難”,更要給出“解題思路”
夕陽西斜,海面上泛起點點金光。海軍辛集艦解纜出航,準備奔赴某海域執行任務。碼頭上,該中心教員張銘帥默默佇立,目送著辛集艦逐漸遠去。
一年前,辛集艦來到該中心受訓。該艦官兵需要在這裡經歷一段長期培訓,合格後才能正式參加戰鬥。在培訓期間,以張銘帥為代表的教員們既要擔任良師傳授技巧,又要隨時化身對手檢驗教學成果。
記得第一次對抗訓練,辛集艦在抗擊藍方發射的導彈時一發未中。這樣的成績,讓全艦官兵都有些垂頭喪氣。
難度設置是否過大?該如何調整對抗強度?看到這一情況,扮演藍軍的教員們開始反思。
“對抗強度要根據艦艇當前作戰水平動態調整,讓官兵在有所收穫的同時保持士氣,逐步掌握各個科目的戰鬥技能。”張銘帥説,“作為藍軍,既要‘製造困難’,更要給出‘解題思路’。”
一艘驅護艦要從該中心“畢業”,需要經過作戰基礎、作戰能力等多領域多科目培訓。教員們不斷調整對抗計劃,讓訓練從易到難。在一次次迎接考題、一次次攻防對抗的過程中,辛集艦逐漸立起一艘大國戰艦應有的模樣。
那天,辛集艦迎來此次階段性培訓的最後一個科目——他們需要在2小時內阻攔藍方艦艇突破封鎖海域。
艦艇控制室內,口令聲、通話聲此起彼伏,紅方指揮員緊盯態勢臺,時刻關注藍方動向。“報告,藍方艦艇抵近我封鎖海域!”對手逐漸逼近,值更官立即向指揮員彙報。
交涉未果,指揮員迅速下令調整戰艦航速航向。藍方艦艇也不斷調整自身位置,雙方艦艇纏鬥在一起,爭相佔領有利攻擊陣位。
訓練結束,教員張銘帥忍不住為辛集艦官兵的表現點讚:“他們始終讓己方處於優勢火力的角度範圍,這很考驗艦艇指揮水平。”
“我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戰艦在與我們較量後邁向深藍,到戰鬥一線建功立業。”每當想到這裡,張銘帥就感到充滿幹勁。
在汽笛的長鳴聲中,戰艦犁開海面,駛向遠方。張銘帥默默站在原地,注視著它離去。遠處,又一艘戰艦向軍港駛來,即將迎接這支藍軍隊伍為他們設置的一系列挑戰。
(應受訪者要求,本版人名均為化名。採訪中得到封治斌、王志浩、任子郡、徐崢大力協助,特此致謝)
在對抗訓練中汲取勝戰智慧
■畢笑天
習主席強調,加大對抗性訓練力度,走開基地訓練的路子,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摔打鍛鍊部隊。對抗性訓練是檢驗練兵備戰效果的有力手段,戰場上能否打得贏,從紅藍對抗中的表現便可窺見一斑。
研戰謀戰要善於總結經驗,學習對手的一切可借鑒之處。一支手段奇詭、出招刁鑽的強大藍軍,就是最好的學習對象。他們像是一面可以觀照自我的鏡鑒,指引著部隊在對抗中邁向勝利。
時代在改變,戰爭在演進。信息化智慧化作戰背景下,制勝觀念、制勝要素與制勝方式都在發生巨大變化。要保證紅藍對抗貼近實戰,藍軍必須率先在戰場思維、武器裝備、聯合打擊等方面取得突破。這也是保證對抗訓練質效的關鍵所在。
對紅方部隊而言,如何在對抗中以藍軍為師,同樣是一門需要深入鑽研的學問。
學會以對手視角看問題。珍惜每次對抗結束後的復盤討論,集合眾人智慧展開“頭腦風暴”,讓下一步抓建強能的思路更加清晰。只有與藍軍共享演訓成果、共糾問題不足,才能更好地瞄準對手、吃透對手。
紅藍雙方在模擬訓練中是對手,在真實戰場則是相互依靠的隊友。在對抗中“知己知彼”,則能在實戰中更好地協同作戰、攥指成拳,真正形成強大的體系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