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原標題:
被問到“為什麼要來大陸讀書”時,來自台灣的雙胞胎姐妹王俐心和王姿予一臉認真地説:“想要去更廣闊的地方,學到更多的東西。”從2018年起,鄭州大學陸續迎來了許多像她們這樣的臺港澳學生。這些負笈千里的求學者在鄭大“志於道,據于德,依於仁,遊于藝”,分佈在各個院係,在校園裏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
臺港澳學生在鄭大
徜徉在崇高的學術殿堂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臺港澳學生漂洋過海來鄭大讀書,首先是被她深重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學術氛圍所吸引。
2018年,王俐心和王姿予同時被鄭大建築學專業錄取,也同時獲得優秀新生助學金。姐妹倆坦言,之所以選擇這門專業,完全是因為對建築很感興趣,課業雖然非常忙碌,但仍甘之如飴。為解決大陸與台灣課程銜接問題,姐妹倆課前預習,課後復習,主動向老師、同學請教,積極去適應過渡。“對未來挺期待的!”踏入鄭大校門不久的她們,雖然無法預估未來會發生什麼,但在她們心中,已慢慢樹立目標、漸漸明確方向。
“看到大家在走廊背書非常驚訝。”台灣學生王若琪如此回憶2018年來鄭大參加面試時的場景。當年秋天,她順利考入該校歷史學院考古專業。談及選擇這門專業,王若琪表示,這源於興趣也源於父母影響,“爸爸常觀看大陸考古曆史相關的紀錄片,媽媽喜歡逛博物館,我也對文物類東西感興趣”。求學過程中,王若琪曾前往安陽殷墟、鞏義雙槐樹遺址、鄭州博物館等地探訪。她説:“在台灣讀考古專業只能靠書本了解,在大陸則有很多接觸真正文物的機會。”她還寫了一篇關於安陽西高穴曹操墓的論文,將同一時期等級和形制相似的兩座墓葬與曹操墓進行分析比較,深化了自己對相關問題的認知。
飛越海峽,來到記憶中的中原之城。來自台灣的吳子威和吳子宣是2019年入學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報考時,兩人都選擇了自己心儀的經濟學類專業,最終,他們雙雙通過申請進入鄭大商學院就讀。對於一些課程的教學,他們發現,大陸和台灣還是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大陸對數學水平的要求更高。“微積分很難,但我會好好學習,爭取及格,”吳子威笑著説。“鄭大是很好的大學,沒想到自己能考上,希望能多考幾個證書,努力提升自己。”吳子宣也堅定地表示。
來自香港的高瑞瀅認為,“鄭大有著能激勵我學習的環境,每天無論我經過哪,必能看到同學捧書專心學習,讓我感覺到這裡每個人都有著努力向上、爭取進步的上進心,激勵我也不甘落後,更想刻苦學習”。作為一名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高瑞瀅認為自己對未來有著很清晰的目標:“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規劃的人,我會爭取保研或考研,而且如果能輔修雙學位的話,我會修傳媒。”
臺港澳學生在鄭大
享受著豐富的課外生活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歸。”在傳統教育理念中,向來認為課外活動是對學業的有益補充。除了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外,臺港澳學生也積極參與到多姿多彩的課外生活中來,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談到過去這兩年在鄭大的生活,高瑞瀅表示,“真是讓人言之不盡,回味無窮”。2019年9月,鄭大迎新晚會上,高瑞瀅和另一位香港學生陳健誠擔任主持人。問到這一次做主持人的感受,她説:“直到現在還是感覺像做夢一樣!”“我知道我的主持水平沒有那麼優秀,但是學校著名主持人韓寧老師親自指導,帶我們串詞,給予我最大的耐心教導。學長學姐們每天早上陪我和健誠練聲。我最後能在臺上把握好主持人的角色,離不開臺前幕後每一個人的幫助!”
對於陳健誠來説,主持迎新晚會不僅是一次挑戰,更是一份禮物。“接到要當主持人的通知時,正好是我20歲生日之際,那時就在想,或許這是一份很好的生日禮物,讓自己從前的飄浮心態轉向更加成熟與穩重。”這雖然不是陳健誠第一次當主持人,卻是第一次站在如此大的舞臺去展現自己,“在準備的兩個星期裏壓力真的很大,付出了許多精力與時間,但都是值得的”。
陳健誠也參加了學校的模擬聯合國社團。“我仿佛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開拓了更廣的視野,也增強了我的社會實踐能力與責任感,從而讓我們走向更高的國際平臺。”
“第一次來大陸,感覺很新鮮,有很多不一樣。”王俐心和王姿予姐妹倆即使離家千里,也沒有感到太多不適應。相反,她們積極樂觀,對學校的事物懷著一顆好奇心。她們喜歡美食,常常去吃學校附近商業街的縉雲燒餅,還推薦室友去品嘗。她們也喜歡美景,會一時興起約上朋友夜遊校園,開著導航尋找厚山,拿起手機記錄美好。開學沒多久,她們已和周圍的老師、同學打成一片,臉上一直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臺港澳學生在鄭大
體會到大陸的發展進步
有人問王俐心和王姿予:“來到這裡,會不會感到有些孤獨?”她們毫不猶豫地説:“不會啊,大家對我們都很熱情!”
為了讓臺港澳學生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學校設有專門的部門,負責解決他們生活、學習上的問題。校學生會還成立留學生與港澳臺僑學生工作聯絡部。學校希望,臺港澳學生在鄭大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生活上,學校盡力為臺港澳學生提供更加舒適的住宿條件。“學校給我們提供了寬敞的單元戶型寢室,還有獨立衛生間。”陳健誠介紹道,良好的宿舍環境、宿管阿姨的溫馨提醒與幫助,讓他很快適應了在鄭大的生活。
被問到來鄭州生活是否習慣時,高瑞瀅笑著説:“學校給予我們最為便利的環境,我們有任何需求,學校都會第一時間與我們協商解決。在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老師也會給我們送粽子、送月餅,讓我在遠離家鄉的這裡,也感受到滿滿的關心。”在鄭大的學習生活中,高瑞瀅認為,她的進步離不開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在學院裏,輔導員和班主任都給予我鼓勵和信任。身邊的同學以及朋友們,都幫助我融入了這裡的學習生活。我由衷地想借這個機會和他們説一聲‘謝謝’!”
來自台灣的謝佳馨説:“每一位老師都像自己的第二個父母一樣,叮囑我們,告訴我們生活上有哪需要注意,覺得特別窩心。”她説,跨海來到這裡,雖然距離遙遠卻又格外親近。
在鄭大讀書,臺港澳學生也在深刻體會著大陸的發展和進步。讓王若琪感受最深的是大陸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移動支付非常方便,這讓我回到台灣後,經常忘記帶錢包出門。”近些年來,大陸先後發佈“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惠及臺胞的政策舉措,尤其是“26條措施”提及擴大招收台灣學生等內容,王若琪對此讚口不絕。“大陸一些高校的專業特別好,如果不向台灣學生開放,我們會失去很多學習機會。”她還很關注“26條措施”中大陸高度重視維護海外臺胞正當權益的內容,“有次我媽媽在英國被偷了錢包,全靠自己解決,特別麻煩。我相信有了‘一鍵求助’等途徑,我們以後在海外能獲得更多幫助”。
來自台灣的程禹寰希望,他在鄭大的4年時間裏,能有所進步與成長,為往後來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打開一扇門,引導他們真正了解大陸、認同大陸。
臺港澳學生在鄭大
為未來爭取更多的可能
臺港澳同學們各有來到大陸求學的期許,但多半是希望自己能夠走出台灣,開拓視野,看看更大的世界,為自己的未來爭取更多的可能。
多名台灣學生表示,每次旅遊到某個城市,都令他們感到驚艷,如今大陸許多新一線城市的市容比之香港中環,亦是不遑多讓。他們深深相信在未來的國際舞臺上,祖國大陸將大放異彩。“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我與有榮焉。”越來越多的臺港澳青年將選擇到大陸(內地)就學,相信畢業後的他們,人生道路將更加寬廣,讓他們往後的每一天都充滿自信與希望的笑容。
鄭州大學在中西部高校對臺交流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將繼續貫徹中央對臺工作的重要部署,著眼長遠,實現台灣學生“招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的良性循環,培養出更多的台灣學子,讓其在不同領域綻放光芒。
文章來源:《兩岸關係》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