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原標題:
我國擁有16億手機用戶,如何通過發揮網絡大國優勢,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實時、準確、全面地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撐?
9月8日,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央視網共同推出的第二期《雲起》特別節目“中國工信業的速度與激情——補短板強弱項 勇創新立潮頭 挑重擔轉危機”中,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隋靜表示,全國工信系統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疫情防控、防汛抗洪和復工復産,提供科學安全支撐、做出重要貢獻,併為大家深入解析疫情期間最常使用的“通信行程卡”背後的故事。
工信行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 讓防疫防汛和復工復産做到心中有“數”
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成員單位,工信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傳達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北京市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文件要求,對工信系統疫情防控工作進行持續動員、部署、落實,提出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支持疫情科學防控。
應聯防聯控機制及相關部門要求,工信部組織基礎電信企業發送疫情防控公益短信近300億條,有效支撐各地防控工作。
1月23日,武漢開啟離漢通道管控,社會上出現的一些謠言,令大家感到恐慌。按照感染者最長約為14天的潛伏期計算,全國各地都非常關心,管控前的14天內,到底從武漢出來多少人?他們又都流向哪些地方?
從那時起,工信部組織完成了完整流動數據監測分析,上報國家聯防聯控機制辦公室。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各地進行精準化防控提供了科學支撐,對於武漢返程人員進行密切關注,非武漢人員不必恐慌,避免發生只要是外地返程人員,都會“一刀切”地隔離,使決策機構做到心中有“數”。
2月13日,疫情防控初期,為了便於手機用戶不出家門、不多跑路,就能證明自己的行程,工信部組織中國信通院和三大運營商共同推出了防疫專用的公益性應用——“通信行程卡”。
通信行程卡”利用通信大數據,為每位用戶提供14天內的行程自證服務,只要是停留4小時以上的地市級城市,都能在“通信行程卡”中顯現出來,為疫情精準化防控、常態化防控和全面復工復産,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近期,工信系統的主要精力,已經從防疫方面轉到防汛方面。保持通信暢通,是整個防汛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通信不暢通,那麼所有的指令都不會到達前線。
工信部組織移動、聯通、電信和鐵塔四家運營商,既要保證指揮通信的暢通,也要保證公眾通信的暢通。例如,通過公眾通信網,以手機短信的形式發佈預警信息、及時轉移等資訊,第一時間通知群眾,為整個防汛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
你不了解的“通信行程卡”的背後故事
隨著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公眾日常生活秩序陸續恢復,例如去出差外地的時候,入住的酒店會要求提供過去14天的行程,手機點擊幾下“通信行程卡”這個小小的應用程序,就都顯示出來了,非常便捷、高效。
在節目中,隋靜介紹,“通信行程卡”最初是以短信形式推出,此後又陸續開發了小程序、二維碼等形式。隨著疫情常態化防控,“通信行程卡”參考國際通用的藍牙功能,進一步推出了查找密切接觸者服務。
舉例來説,幾位同事坐在一起,彼此之間沒有對方的手機號碼,但如果大家都使用了“通信行程卡”,彼此的藍牙就會進行交互,這個交互信息會在加密後保存在各自的手機中。
假如有位同事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衛健部門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與該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同事,“通信行程卡”就會變成橙色,並通過短信發出提醒,請他儘快去做核酸檢測、進行健康觀察等,為精準化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嚴謹科學三步走,做好個人信息保護
針對大數據採集涉及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隋靜表示,每位用戶在申請使用“通信行程卡”時,會先獲得用戶的授權許可:如果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同意把本人的加密ID上傳到衛健部門的信息系統中。
其次,安裝、下載、使用“通信行程卡”,只要輸入個人的電話號碼即可,不需要輸入其他信息。在使用的過程中,用戶的所有藍牙交互信息,都是加密存儲在本人的手機上。
第三,確診患者和密接者的藍牙交互信息,不會對應到個人信息,確診患者的加密ID會上傳至衛健部門的系統,供其他“通信行程卡”客戶端查詢是否與該ID有過密切接觸記錄。在整個過程中,都不會涉及到個人身份信息或是敏感的隱私數據。如果沒有人確診,那麼用戶手機中的交互信息將在21天后自動清除。
因此,隋靜認為,“通信行程卡”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做法,是工信部科學合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要部署及普通用戶最關注問題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