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人物歷史自然科技文化軍事文化經濟專題

戚發軔:踐行“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

科教資訊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23日 14: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 戚發軔

中國工程院院士 神舟飛船首任總任設計師 戚發軔

         央視網消息(記者 魯楊  曹雪  許磊)2019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前夕,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任設計師戚發軔,在第四屆中國工業文化高峰論壇上,做了題為《“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的主題演講。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一輩子的事情,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關於“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講出了最精髓的一句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 戚發軔

中國工程院院士 神舟飛船首任總任設計師 戚發軔

        戚院士認為,無論是創業時代、攻堅時代,還是進入航天大國時代,“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都在與時俱進,貫穿中國航天道路始終,伴隨中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薪火相傳,不息奮鬥。

[開講啦]戚發軔:不怕輸在起跑線 

        “兩彈一星”精神:見證老一輩科學家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深深聯結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2019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3週年,也是戚院士從事航天事業62週年。專注于航天事業超過一甲子,戚院士見證了“兩彈一星”精神的孕育與實踐。令他感受最深的事情,是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情懷。

        對於“兩彈一星”精神,戚院士開宗明義,認為最核心的要義,就是“熱愛祖國”。他回憶道,老一輩的科學家,都經歷過舊社會的落後與災難,處處挨打、處處受氣。他們對新中國、對國家的愛是刻骨銘心的。

        錢學森先生既是戚院士在工作中的指導老師,也是給零基礎的國內科研人員講授《導彈概論》的老師,錢學森先生衝破重重障礙回來報效祖國的故事,一直紮根戚院士的記憶深處。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1955年10月,錢學森終於衝破種種阻力回到祖國,立即與錢偉長共同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並出任該所首任所長。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1968年,戚發軔調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與研發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戚院士説:“很多年輕人都問過我,老一輩的科學家為什麼要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個人待遇,回到祖國?其實,對於他們來説,面對熱愛的祖國,為什麼不回來?他們有過其他想法嗎?根本沒有!因為,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命運,把個人的志向與民族的振興聯絡一起,從沒考慮過任何其它選項。” 

        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詮釋航天精神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瞬間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瞬間

        大家都對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記憶猶新,但是,戚院士投入感情最深的卻是神舟一號。因為,“神一”是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的深刻詮釋。

        1992年9月21日,國家立項正式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已年屆花甲的戚院士被任命為神舟系列飛船的總設計師。彼時,老百姓口中有句順口溜:“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殺豬刀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收入遠低於經商做小買賣。

        面對國家需要,戚院士挑起了重擔,在花甲之年開闢了新的領域。

北京航天城

北京航天城

        一上任,他就做了四項重要決策:一是組織一支隊伍,面對人才斷層,大力培養年輕科學家;二是拿出一個方案,在保證航天員相對舒適的基礎上,降低飛船返回的難度;三是組建一個試驗基地,北京航天城應運而生;四是建立一套規章制度,將分屬於不同部門的飛船分系統和設備的研製,通過可行的規章制度進行保障。

        戚院士帶領這支“老的老、小的小”的隊伍,夜以繼日地工作,“白+黑”、“5+2”已成家常便飯,逢年過節也不休息。經過連續7年的努力,1999年11月20日6點30分,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不僅成功發射,而且回收地點離預定地點僅有十公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航天精神,也證明了“錢不是萬能”的。

        載人航天精神:國家需要的時候,要有這種精神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對於“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戚院士認為可以這樣理解:“當國家有特殊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要有這種精神。當然,我不希望每天都那麼拼命、奉獻、吃苦。但是,一個國家,一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面對這種時刻,就需要我們發揚載人航天精神。”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

        經過63年發展,中國已形成了獨立自主、完整配套的航天型號設計、研製、生産、試驗和發射測控保障體系,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從目睹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首先實現人類的太空夢,美國的阿波羅工程六次拜訪月宮的壯舉,到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新的壯舉已被中國人打破。我們在浩瀚太空,留下中國印記,我們的活動空間從陸地、海洋拓展到了大氣層外的宇宙空間。

        中國航天人的工作證上有一行字: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正是以戚院士為代表的中國航天人,做到了不辱使命、知行合一。

        鏈結:中國航天事業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首次擁有了自己的人造衛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觀看視頻[新聞直播間]解密“東方紅一號”:“東方紅一號”飛向太空的最後時刻

        ——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1月29日衛星按原計劃成功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

        >>>觀看視頻[新中國第一]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邁出了重要一步。

        >>>觀看視頻[神舟一號飛船發射]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在軌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標誌著中國在航天載人技術上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國在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觀看視頻[走遍中國]神舟五號順利發射

        ——2007年10月24日,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首次獲得“全月面三維影像”。2009年3月1日,她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觀看視頻[飛向月球]中國探月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發射成功,首次搭載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第一次太空漫步。

        >>>觀看視頻[人文地理]神舟七號:太空任務 

        ——2011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當年11月1日,神舟八號發射成功,與天宮一號進行了兩次空間無人交會對接。 

        >>>觀看視頻[東方時空]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太空牽手 完美交會對接

        ——2016年9月15日,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成功;2017年4月20日,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成功,與天宮二號實現交會對接,各項實驗正在有序開展,中國航天正在邁進“空間站時代”。

        >>>觀看視頻[探夢天宮——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特別報道]

相關閱讀 戚發軔 | 兩彈一星
我要糾錯編輯:曹雪 責任編輯:
  • 歷史
  • 科技
  • 人物
  • 經濟
  • 軍事
  • 自然
  • 文化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Android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更多
玄武門之變
這是一千多年前的一次政變,玄武門前,刀光劍影,短兵相接,秦王李世民從這..詳細 >
《雲遊美麗中國》
“雲遊美麗中國”是CCTV.com打造的“雲旅遊”首檔欄目,旨在幫助各..詳細 >
經典人文地理
《經典人文地理》是一個展現古老傳統,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電視欄目。它主..詳細 >
李清照
李清照,一位將婉約詞風推向極致的傑出作家,一位人生經歷千回百轉、跌宕起..詳細 >
熱點專題更多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