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原標題:
他是誰?
1818年5月5日,一個小男孩出生了。他揮舞著小手,張大嘴巴,竭盡全力地哭著,也許,他想告訴世界:我來了;也許,他想問:我從哪兒來?也許,他在困惑:我將去向何方?
小男孩的父親給他取名卡爾·馬克思。只是這位父親不知道,這個孩子將會有怎樣的未來;也不知道他會有一個叫弗裏德里希·恩格斯的摯友,他們志同道合、肝膽相照,友人更會幫助他完成未竟事業;更不知道他將會千古留名,影響世界上很多、很多,很多的人……
馬克思從小就顯示了他的不同尋常,他思維活躍,口才很好,在小夥伴們中很有號召力。還是孩子的他,就已有了很多的“粉絲”。
有人説東西方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但有趣的是,19世紀西方的中學教育也有一個類似的命題作文:長大你想做什麼?
可以想見,在那時,跟馬克思同齡的同學們,也許有人寫當律師,有人寫做醫生,有人説當教授……而只有17歲的馬克思再次顯示了他的非凡——“為人類而工作”!
中國有句俗語“雄心壯志容易講,最終實現萬般難”,馬克思,本來可以衣食無憂地過著他的優越生活,但他為了實現他的志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
“千年思想家”是怎樣煉成的?
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講,人做學問要經歷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大致意思就是説這人很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
那麼,馬克思立志之後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1835年10月,馬克思遵照父親的意願,進入波恩大學學習法律。第一學年結束後,他轉到柏林大學法律系學習。柏林大學濃郁的哲學氛圍使馬克思對哲學産生了興趣,他試圖建立一個法哲學體系,為此,他通宵達旦的研究、殫精竭慮的探索,並寫了約300頁的文稿。但他之後真想大呼一聲“I服了YOU”,因為他發現:自己的研究結論僅僅是黑格爾體系的開端。(翻譯一下就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有沒有覺得通俗一點了?)
所以,你也看到了,馬克思也迷茫了:敢問路在何方?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説這人要有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著的態度。用當下最流行的話説:不怕被虐,而且要有“任君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君如初戀”的覺悟和品格。
當然,如果馬克思如大多數人一樣,也會就此罷手了,怪只怪自己涉獵不廣,又或沒有生在黑格爾之前。但是,他是馬克思!他選擇了深入研究黑格爾哲學體系、古希臘哲學、世界歷史、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哲學等,並從中深受啟發。其中,僅就研究古希臘哲學方面,他就做了10萬多字的讀書筆記。之後,他一直孜孜不倦的讀書,像“一架註定貪婪讀書的機器”。(這話可是馬克思的原話,發現他的與眾不同了吧?)
在這裡要説明的是,馬克思可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蟲”。為了實現“為人類而工作”的志向,他一邊進行理論研究工作,一邊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創辦雜誌、發表文章,為受剝削的無産階級發聲、指引方向。
為此,他先後四次遭到驅逐,多年窮困交加,數次經歷喪子之痛。但即便道路如此坎坷,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志向。
第三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個嘛,就是量變成為質變了。
1848年,馬克思與摯友恩格斯寫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共産黨宣言》,開啟了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新紀元。(我忽然想寫一篇文章,題目都想好了,就叫:論一個朋友的重要性和珍貴性!)
馬克思後半生最偉大的理論貢獻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就開始了政治經濟學研究,寫作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哲學的貧困》、《雇傭勞動與資本》。在此後的20多年中,馬克思一直孜孜不倦地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最終寫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資本論》。據統計,馬克思在20多年裏,讀了1500余部書籍,其中有800多本著作在《資本論》中引用過。(這是什麼,這不就是在完美地詮釋什麼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説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産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
“儘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
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看看。(劉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