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人物歷史自然科技文化軍事文化經濟專題

春事到清明 寒食多故事 ——科教頻道清明特別節目《春風春雨話清明》拍攝側記

首頁 來源:中國電視報 2018年04月05日 16:2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清明,既是一個春天的節日,又是一個慎終追遠、追思先祖的節日。4月5日18:55,科教頻道將推出90分鐘特別節目《春風春雨話清明》。特別節目總導演彭韜表示,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清明節融合了上巳節、寒食節的節日含義,成為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傳統節日。節目結合歷史與當下現實,以生動的人物故事呈現清明豐富多樣的節日主題,分別從節氣的維度追溯清明的本源,重新發現傳統中國素樸的宇宙觀和時間觀,並從節日的維度透視清明中蘊含的傳統中國人的生命倫理觀。
 
來蠶花會賞非遺絕技
 
  在地處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的桐鄉,清明不僅僅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更是一年中希望與收穫的開端。每到這時,桐鄉百姓都會辦一場熱熱鬧鬧的蠶花會,這無異於是“水鄉的狂歡節”。清明蠶花會的習俗在桐鄉已流傳了五六百年,在這場以敬神為由的盛會中,蠶農們會來祭拜蠶花娘娘,祈求豐收。而蠶花會上,一種名為高桿船的民間技藝每年都是萬眾期待的表演項目。
 
  高桿船就是在船上豎一根高桿,民間藝人在高桿上利用人體重力和毛竹天然的柔韌性,表演出各種高難動作,比如竿梢倒立、雙手脫竿、獨臥竿身、淩空旋轉等等,這些都是模倣蠶寶寶吐絲的“形態”,寄予了人們希望蠶繭豐收的美好願望。
 
  55歲的屠松根是浙江桐鄉市洲泉鎮人,幾年前他在距離老家30公里的練市鎮開了一家面館,夫妻倆互相扶持,小日子過得踏實又滿足。不過,除了麵店老闆這一身份外,他更喜歡和別人提起另外一個身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高桿船技》嘉興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春節過完沒多久,屠松根有些坐不住了。因為今年清明,他要在蠶花會中表演高桿船,為了呈現最好的表演,他決定提前一個月回老家訓練。節目編導陳麗麗便跟著屠松根一道,全程記錄了他恢復性訓練和準備演出所需道具的過程。
 
  高桿即毛竹竹竿,一般要選擇長于竹林背陰面、竹齡4年或以上、沒有蛀蟲的毛竹,才能保證韌性,不易折斷。採伐烘烤毛竹、將高桿固定在船上這樣的步驟顯然不可能由屠松根獨立完成。陳麗麗説,幫助屠松根準備演出的都是同村的老人,他們中最大的78歲,最小的也年過花甲了。以前他們都是高桿船的表演者,也是屠松根的師傅,如今因體能下降,已退出表演。而55歲的屠松根竟是桐鄉最年輕、唯一能全套表演這門民間技藝的人。歲月不饒人,完成表演動作對屠松根來説已略感吃力,不過他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
 
  屠松根告訴陳麗麗,自己也並非從小就拜師學習高桿船技藝的。1998年,生性好動的他無意間聽當地老人講到高桿船的表演場景,便心生嚮往。但那時這項表演在當地已銷聲匿跡多年,屠松根對高桿船技的印象只是來源於那些親眼見過的老人的講述。當時一心想讓高桿船技重現江湖的屠松根,頂著高溫烈日,照著老人們説的動作在高桿上反復嘗試。為了練就那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他和夥伴們在地面鋪上厚厚的稻草,日復一日地練習。屠松根始終忘不了,就在1999年清明節,他正式在水上重現了高桿船技表演,這意味著停演了幾十年的高桿船技得到了保護與傳承。如今,屠松根也做了師傅,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揚光大。
 
到貴州石阡看春官説春
 
  清明臨近,隨著天氣的轉暖,在貴州石阡縣,新一輪的土地耕種即將開始。對於68歲的花橋鎮農民封萬明來説,這也是他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節。不是因為家裏的農事,而是因為他另一個特殊的身份——春官。
 
  封萬明告訴節目編導趙翔超,從唐代開始,他的祖先就因戰功被冊封為春官。在傳統中國,農事關乎國本。告知百姓時令節氣,勸農行耕是春官的主要職責,意義重大。清明,正是當地農事活動的一個重要節點。包括封萬明在內,花橋鎮的春官們將通過送春貼和唱春詞,把春天的訊息傳遞到花橋鎮的家家戶戶。
 
  半個世紀前,十幾歲的封萬明第一次去“説春”是和父親一起去的。幾十年來,春詞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腦中,隨口就能唱。封萬明説,説春的內容不固定,大多都是有好的寓意和祝願的唱詞,也會隨臨時看見的東西更改,好的春官一要字眼吐明,二要聲音腔調穩重,三要把春貼春詞內容説得完整,有經驗的春官可以隨機應變,句句能中要害。春詞分“正春”和“花花春”,封萬明唱的“正春”春詞不多,大概有十幾首,而唱“花花春”是隨機應變的,遇見不同的主人家那時的生活情境,唱的內容不一樣,即興唱二三十首都沒問題。
 
  隨著“二十四節氣”項目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石阡説春”開始備受各方關注。2017年底,石阡説春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根據石阡縣文化館對全縣春官的普查資料顯示,春官駐地涉及14個鄉鎮,涉及侗族、仡佬族、漢族等多個民族。但一直堅持執行説春儀式的春官寥寥無幾,大部分人在上個世紀90年代停止説春了。在石阡一方小小村落裏傳習且非書本和紙面講述的節氣文化,對一直廣泛停留在紙本和詩文裏的二十四節氣文化,無疑提供了另一個觀察和研究中國節氣文化的範本。
 
  趙翔超在和封萬明聊天時獲悉,他們家族子侄中不乏學習説春的後輩。同時,石阡縣當地政府從2013年開始,安排封萬明在花橋中學進行“説春課堂”的傳承,每週給孩子們上課。而在這些學生中,也許就將有一小部分人嘗試成為新一代的春官,繼續將石阡説春的文化傳承下去。
 
集潮汕僑批慨家國情懷
 
  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僑鄉。近代以來,潮汕人或因戰亂,或迫於生計,紛紛遠下南洋謀生。越是遠離故土,對故土的思念就愈發強烈。時至今日,每年清明節前後,仍有很多海外歸國華僑回到故鄉祭奠先人。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交通和訊息遠不如今天通達的年代,很多出國華僑終其一生都沒能再回到故土。他們對宗族和親情的掛念,透過一種特殊的媒介遠渡重洋回到故鄉,這就是僑批。閩南話把書信叫“批”,閩南華僑與家鄉的書信往來便是“僑批”,從18世紀中後期至上世紀70年代,近200年間,不計其數的僑批越洋而來,這是華僑對家人故土的思念,更濃縮了近代華僑史、郵政史、交通史、金融史的變遷。2010年4月,閩南“僑批”入選國家檔案局公佈的第三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2013年6月,僑批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特別節目編導李林蒴採訪的主人公張美生是汕頭澄海區的一名僑批收藏家。張美生因為集郵熱潮漸漸開始接觸到僑批。在閱讀這些家書的過程中,他被深深感動。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張美生開始有意識收藏僑批。近些年,因為對僑批的深入研究,張美生已出版了多本關於僑批的書。最近,他萌生了整理研究清明主題僑批的念頭。
 
  在節目拍攝過程中,張美生帶著編導李林蒴一起見到了僑屬陳兼有。陳蒹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年幼時父親因病去世,一家四口的生計全落在大哥身上。無奈之下,年僅16歲的哥哥獨自前往泰國打工,靠做苦力賺錢養家。後來,陳蒹有每個月都會收到哥哥寄來的僑批,批中記述了哥哥在外打工的近況,同時還附帶批款維持家人生計。每年的清明,陳家大哥都要寄錢回來,作為祭祖之用。在陳蒹有這裡,張美生和李林蒴看到了一封寫于10年前的家信,這封信是和1.2萬元錢一起寄回來的,信中對這筆款項進行了詳細分配——除2000元送給外甥,其餘的一萬元均作清明拜祖之用。
 
  潮汕人對清明節有著特殊的情感。無論是在外的華僑,還是在家鄉的僑屬,對於祖先、對於已故親屬都懷有濃烈的情感,而清明節正是他們集中釋放的時候。
 
赴柘城掃墓以緬懷先人
 
  在整個90分鐘的節目中,編導羅珊珊採訪的主人公何天然算是比較特別的人物。何天然生於北京,6歲到英國並在那裏長大,22歲曾去德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為工作關係,再次回到中國。何天然坦言,關於幼年在北京生活的點滴已然記不清了。看到這樣的人物介紹,想必很多人都會納悶,何天然為何會成為此次清明特別節目的拍攝對象呢?
 
  原來,何天然的太姥爺是在忻口戰役中壯烈犧牲的抗日英烈鄭廷珍。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華北地區規模最大、歷時最久、戰鬥最烈、對日本侵略者打擊最重的一次戰役,與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並稱抗戰初期的四大戰役。不過,對於太姥爺,何天然了解得並不深,只知道他是一位鐵骨錚錚的大英雄。今年清明節前,他將和自己的二姨一起去老家河南柘城給太姥爺掃墓,這也是他回國7年來第一次拜祭太姥爺。
 
  何天然説,在西方,墓地通常都在教堂旁,人們懷念故人時便拿著午餐或三明治過去坐一坐,和逝去的親人聊聊天,喂喂鴿子;而在中國會有特別的一天,家人們一起去墓地,帶上白酒,清掃墓地,還會磕頭。這種儀式感對他來説頗為特別。幾年前,鄭家人曾經組織過一次掃墓活動,大部分家族成員都參加了,但何天然因為工作原因未能參加,這讓何天然有些遺憾。而今年,在二姨的邀請下,他計劃利用一天的假期,來一趟掃墓之行。
 
  羅珊珊説,自從決定去掃墓後,何天然便開始有意識地從一直致力於蒐集鄭廷珍及忻口戰役相關資料的二姨那裏,多獲取一些和太姥爺有關的信息,同時積極採購掃墓要用的白酒、點心。掃墓當天淩晨四點,何天然與二姨就出發了,從北京到位於河南柘城的墓園要先乘火車再搭汽車,全程6個多小時。由於假期僅有一天,掃墓結束後,何天然必須當天返回北京,第二天繼續上班。儘管緊湊的行程讓他疲憊不堪,不過掃墓歸來的何天然再次談起太姥爺,言語間都是滿滿的自豪感。他感慨地説,從沒想到僅僅是一個並不複雜的祭掃儀式,卻似乎讓他一下子走近了素未謀面的太姥爺,更重要的是,回國七年,他從內心深處第一次如此融入整個家族中,他希望以後每一年都能來給太姥爺掃墓。(來源:《中國電視報》記者 李冰)
相關閱讀 清明 | 文化
我要糾錯編輯:胡悅 責任編輯:
  • 歷史
  • 科技
  • 人物
  • 經濟
  • 軍事
  • 自然
  • 文化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Android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更多
玄武門之變
這是一千多年前的一次政變,玄武門前,刀光劍影,短兵相接,秦王李世民從這..詳細 >
《雲遊美麗中國》
“雲遊美麗中國”是CCTV.com打造的“雲旅遊”首檔欄目,旨在幫助各..詳細 >
經典人文地理
《經典人文地理》是一個展現古老傳統,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電視欄目。它主..詳細 >
李清照
李清照,一位將婉約詞風推向極致的傑出作家,一位人生經歷千回百轉、跌宕起..詳細 >
熱點專題更多
860010-1119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