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原標題:
起初我總是不解,“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如何會生出“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的感慨,而“艱難苦恨繁霜鬢”的杜甫竟也能寫出“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的無邪童趣?後來才漸漸明白,原來人是不像電視劇裏那樣臉譜化的,他們都是立體的,多面的。而詩人們之所以能有如此敏銳的知覺和豐富的情感,皆是源自對生活無限的熱情,對自然發自內心的親近,對世界滿滿的好奇。因此對於理性的學者,格物能致知;對於感性的詩人,格物則能成詩。而不論是哪一種人,他的人生必然不會是單調乏味的。
當我用心去讀一首詩時,身如臨其境,心如有靈犀,在某一刻我就是作者,作者就是我,我們的靈魂在茫茫時空中如同重疊成了一個,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感覺!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詩歌卻能讓我們棲居的時空得到極大的擴張。
最近網絡上廣為流傳的的那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觸動了不少人的心靈,其實早在千年前的蘇軾有著更美妙的闡述:“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人生若得如此,自然便能“此心安處是吾鄉”,也願所有人都能在色彩斑斕的世界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那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