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原標題:
(一)海洋科考船(科學號,探索一號,向陽紅號)
至今,海底仍然是人類很少涉足的處女地,但是深海中卻隱藏著關於地球起源,生命起源,地質演化等許多重要信息,同時海底還埋藏著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剩餘資源。所以我國必須要突破深海探測的大量關鍵技術。
科學號
科學號
于2010年10月開工建造,2011年11月下水的科學號海洋科考船,是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科學研究所訂造,具有全球航行能力及全天候觀測能力的綜合性科考船。該船自建造完畢後,已航行數萬海裏,航次涉及南海成因演化、南海北部冷泉區及沖繩海槽熱液區生態系統調查、西太平洋地質、氣候及海山環境調查等眾多科考項目。並初步建成了熱帶西太平洋潛標觀測網,破解了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傳輸的世界難題。
探索一號
探索一號
向陽紅號
現在我國與科學號一樣的海洋科考船還有探索一號,向陽紅號等多個系列,為中國的科學家們,更深地調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質、氣象、生物、探明海底資源等提供了條件。
(二)無人下潛器(海鬥,潛龍一號,潛龍二號, 發現號)
科考船可以將科學家及實驗室帶到茫茫的大海,而各種不同特點的無人下潛器則像是科學家探秘海洋的工具一樣,會幫助科學家們去完成不同項目的科考工作。
海鬥
海鬥
海鬥
海鬥號水下機器人 :在 2017 年“探索一號”科考船的深淵科考任務中,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10888 米,創造了我國水下機器人最大下潛及作業深度記錄,並且拍攝到了海底視頻,首次利用光纖傳輸技術將萬米深淵海底視頻實時傳輸到水面,填補我國萬米海底實時傳輸視頻數據的空白。
潛龍一號
“潛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臺實用化 6000 米自主水下機器人,主要用來對我國的大洋多金屬硫化物礦區進行資源探查。它直徑0.8 米,重1.5 噸,長4.6 米,最大工作水深是6000 米。
潛龍二號
“潛龍二號”:是 4500 米級的自主水下機器人, 主要用來對深海熱液活動區硫化物進行探測。它主體長 3.5 米,高 1.3 米,寬 0.7 米,重 1.5 噸, 遠觀像一條扁扁的熱帶魚,最大工作水深是4500 米。
“潛龍一號”和“潛龍二號”的研製成功,為我國開展深海資源,大範圍精細探測,提供了重要技術裝備,標誌著我國深海資源勘查裝備已達到實用化水平,使我國自主水下機器人技術及産品跨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發現號
發現號
發現號
發現號,指的是“發現”號ROV深海機器人,又名水下纜控潛水器,是專為科考船量身定制的無人纜控水下機器人,現在搭載在“科學”號科考船上。所謂攬控就是母船“科學”號,會用一根類似臍帶一樣的電纜,將發現號安全護送到海底4500米以內的任何地方。在它上面裝備了溫度計、生物採集器、採泥箱等等很多開展深海探測研究的先進工具。並帶有水下定位系統和六台深水超高清攝像系統,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察海底的模樣;配備兩種機械手,能幫助科學家們採集重達300公斤的生物和岩石等深海樣品。
(三)載人潛水器(蛟龍,深海勇士)
載人潛水器在完成水下科考任務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套完備的保護生命的體系,這更需要多方面的技術支持。
蛟龍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也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2010年蛟龍號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2012年6月,在馬裏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2017年5月“蛟龍”號不僅完成了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而且潛航員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個多小時。
深海勇士
深海勇士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是中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研發團隊歷經八年持續艱苦攻關,在“蛟龍”號研製與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中國載人深潛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自主創新能力,降低運維成本,有力推動深海裝備功能化、譜係化建設。這不僅讓潛器的成本大大降低,也讓國內很多生産和製造潛器相關配件的廠商,升級了産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