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各方熱議IPO改革新思路:建議實美式招標方式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03: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有讚有彈 褒貶不一

  深圳商報記者 傅盛寧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新股上市首日,原本已處高位的16元發行價,更是被炒高至48.62元。但是之後股價一直跌跌不休,去年年底則跌破10元,跌幅超過80%。

  清明假期,證監會公佈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的徵求意見稿,引起廣泛關注,專家學者對其褒貶不一。多位市場人士建議:讓中小股民參與到詢價過程中,網上詢價值得推廣。

  專家認為

  應積極推動網上詢價

  知名財經專家水皮説,以前詢價過程中,只要有20家機構以上報價就可以成立了,這20家中間往往會出現一些人情的報價,就像招標過程中的違標一樣,它完全可以找來20多個出價高的人把價格抬起來,最後實際上出了價之後又不參與認購。這是過去的一個弊病,導致價格虛高,這是一個完全人為操控的價格。因此,以“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作為基準這道“殺手锏”值得稱道。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經濟學家左小蕾建議積極推動網上詢價、設立專門機制管理超募資金、實施強制分紅等措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她説,新股發行網上詢價方式信息更對稱,形成多維度的局面,反映的信息更多一些,從道理上來説,中小投資者整體上網報價,應該達到更加合理的價格,應該是均衡價格。從投資者的角度,如果關注的是上市公司的質量,那第一要修改上市公司三年利潤這個要求,一定要上市公司有三年真金白銀的回報,並實施強制性分紅政策,提高企業上市成本。承諾分紅以後,就跟固定收益沒有什麼區別,這代表公司的誠信,代表公司是不是有成長性,代表著公司是不是值得投資者再把資源向你配置。如果失信不分紅,投資者馬上就用腳投票,導致股價下滑,弄不好上市公司會退市,這種制度對上市公司能産生真正的約束力。

  讓中小投資者

  參與詢價有必要

  深圳信和投資總經理關鐵良認為,這個意見稿,和市場期望的美式發行制度還有很大差距。因為短缺,目前中國新股發行還是賣方説了算的市場,詢價機制從本質上來説是報高價者有利,那些報價較低的詢價機構則無法獲得配售機會。這種機制極容易推高最終的發行定價。很多市場人士建議採取現行國債發行過程中實行的美國式招標方式,從機制上約束詢價機構的整體報價行為。所謂美國式招標是指對擬上市股票實行招標,中標價格為投標方各自報出的價格,具有多重中標價格,報價越多者損失越大。

  關鐵良也認為,應該進行網上詢價,讓所有想買新股的投資者進行網上投票,最後以報價比例最多的價格形成發行價。這樣才能在投資者與發行人(上市公司)的利益之間保持平衡。目前的“徵求意見稿” 在詢價方面的改革不徹底,不到位,對虛假上市、協助作假的上市公司和保薦機構懲罰力度也不夠。

  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信息顯示,目前詢價對象共分為7類,分別是基金、券商、保險、信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財務公司和推薦類詢價對象,其中推薦類詢價對象包括私募、創投和民企等。在目前詢價對象的構成中,沒有中小投資者的身影。按照現行的詢價制度,中小投資者無法參與詢價。

  國聯證券分析師金少華認為,單從抑制新股高價發行的角度考慮,讓中小投資者參與詢價也絕對有必要。具體而言,可以在交易所或其他官方網站上,設立中小投資者參與詢價的投票系統,取最為集中的報價,按照一定的權重參與網下報價和配售。

  建議實行改良後的

  美式招標方式

  記者發現,新股發行改革的諸多關鍵點,市場意見紛紜。

  以定價機制為例,即便是有利於壓低發行價格的美式發行也存在爭議。某知名券商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説,如果在新股發行市場運用美國式招標,則容易導致詢價機構聯手報低價,進而大幅壓低平均發行價,令發行人、承銷商的利益受到巨大損害。這位投行人士建議實行改良後的美式發行,“在採用美國式招標的同時,可以採用掐頭去尾式詢價的方法來對不合理的報價進行懲罰,比如對報價最高或前三高的詢價對象,直接取消其配售資格,對報價最低或前三低的詢價對象直接取消其配售資格。這樣既可以增加詢價機構對價格的敏感性,又可以使得最終平均中標價接近發行人真實的價值。”

  再如市場呼籲已久的“存量發行”問題,“徵求意見稿”已經放開一條途徑。但關鐵良認為,存量發行方式極易造成發行人控股股東提前套現。這些老股東以很低價格參股,通過申購倍數很高的一級市場就能順利兌現收益。如果公司存在嚴重的隱患,對這些老股東是一種解脫,而上套的是申購者,也很不公平。

  《公司法》第142條規定,“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由於存量發行是公司老股東對外發售股票,因此存量發行的股份應屬於“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此時存量發行在IPO發行方式中的運用,也存在違反《公司法》上述規定的嫌疑。

  徵求意見稿

  被指行政性規定過多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對這次“徵求意見稿”多有否定意見。他認為,這次改革的方向不對,整體來看是有利於發行人,以及為發行人服務的賣方機構,對中小投資者利益將會造成進一步損害。

  華生説,此次改革重要內容之一是存量發行。引入存量發行,只會使原始股東更易提前套現。自主配售權在西方是因為新股賣不出去,這是為了把上市企業推銷出去。而在中國新股漲幅這麼大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個特權,誰和發行人、保薦機構關係好,它們就把股份配售給誰,這只是增加了暗箱操作和尋租的空間。

  華生認為這次改革不是市場化的方向,行政性的規定過多,會加劇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不平衡,對融資者更容易套現,同時融資者融資量更大,市場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關於對發行價的新規定,華生認為行業平均市盈率不管用,對發行價沒有太大約束力。而取消現行網下配售股份三個月的鎖定期,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不公平,對於網上和網下不同的中簽率,沒有緩衝時間,會對中小投資者帶來衝擊,“應該縮短鎖定期到10天左右。”他建議。

  深圳一位市場人士不贊成華生的某些看法,他説,現在中國股市已經出現上市首日破發的多個股票,配售已經不是“特權”,而是“毒藥”。 多數受訪者認為,這個“徵求意見稿”吸收了市場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很多建議,顯示了證監會改革的誠心。新股發行涉及眾多利益方,存在爭議是必然的。關鍵是管理層要以公正的立場,在各種意見建議中擇善而從,為股市長期健康發展制定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政策。

熱詞:

  • 詢價制度
  • 徵求意見稿
  • IPO
  • 破發
  • 熱議
  • 存量發行
  • 新股發行
  • 中小投資者
  • 配售權
  • 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