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陳志武:追求回報是民間資本的權利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8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人物雜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作者:尹潔

  曾經有人調侃:“誰能總是假設一些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條件,卻得出一些應用於現實的理論?”答案是經濟學家。

  陳志武對此説法不以為然:“假設的意義非常大。經濟學家與非經濟學家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有一個框架,把錯綜複雜的社會經濟、政治等現象放進去分析。儘管經濟學模型有理想化的成分,但畢竟人的大腦所能理解的複雜程度是有限的,通過簡化的經濟學模型我們才能知道,理想狀態是什麼樣子,然後與現實對比,從而讓實際的經濟體向著效率更高、分配更公正的方向轉移、調整。”

  2012年4月1日,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見到了陳志武。這位50歲的美國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內地赴美留學,沒考GRE、沒考託福,卻拿到了耶魯的錄取通知書。“這是個小概率事件,”陳志武笑言,“那個年代,美國大學與中國學生打交道的經驗是非常少的,有一些空子可鑽。現在可是很難了。”

  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的陳志武,近年來在中國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對於社會經濟所發表的見解常常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他用歷史文化分析金融問題的著作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和這位經濟學家聊天是很件愉快的事,因為即使是一些高深的理論,他也能講得有趣易懂。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這是陳志武寫的一本書的書名,也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觀點。“為何中國人比世界其他民族都要勤奮,但他們的生活卻並不富足?因為中國缺少能促進財富創造的制度機制,及與其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創新體系。這種制度財富的缺失,只能通過大量勞動力辛勤工作來彌補,以此實現經濟增長。”

  “讓民間借貸得到合法身份”

  在博鰲,民間借貸成了與會者關注的焦點。不管是臺上還是台下,大家都在議論這個話題。對其內在原因的一個共識是:金融業對內開放程度過低,一方面會使民間資本以非正規金融形式存在,形成體外循環,蘊藏著金融風險;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需要更多、更方便的融資途徑,才能減少對非正規渠道的依賴。

  溫州改革試驗區的出現讓中小企業看到了希望,但既有的問題依然存在,“符合條件的企業”方能獲得小額貸款,條件是什麼,由誰來決定?何時才能允許民間資本組建小型銀行?突破與懸念並存。

  環球人物雜誌:近期民間集資案件頻發,江浙地區大量中小企業老闆借高利貸週轉資金,又因為還不起債而破産“跑路”,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癥結在哪?

  陳志武:最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年一直由國有銀行、國有金融機構壟斷中國金融行業和市場,讓民間金融無法合法存在和發展。最近幾年推出了一些小額貸款公司,但其業務拓展空間受到非常大的制約。

  其實民間借貸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直存在的,但這些年在溫州卻無法得到合法身份,只能以地下錢莊的形式存在。這一方面造成中國的金融資源大部分都為國有企業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是地下交易得不到保障,也為操辦地下錢莊的人提供了攜款潛逃的機會,因此帶來的社會問題非常多。

  我覺得根本辦法就是要讓地下錢莊合法化,與其禁止它們存在,不如讓它們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政府應該把注意力放在監管上面。

  環球人物雜誌:國內民間資本為什麼大多走了放高利貸這條路,或者炒房、炒股,而不能通過天使投資等實業形式發展呢?

  陳志武:這不能怪民間資本持有者。我看到很多人把指責的言論投向放貸的企業和個人,而不是把矛頭指向制定規則、監管過度的機構以及規則本身,我想他們指責的方向是錯的。政府對民間投資管得那麼死,給他們的空間和選擇範圍這麼小,必然會造成這種單一局面。

  以溫州的金融市場為例,一方面是那麼多民營企業迫切需要資金,另一方面是那麼多家庭和個人有大量資金無處投資。這説明市場沒有給民間資本創造健康流通的環境,民間投資受到的抑制太大。如果市場機制健全,其本身的作用就足以把需要錢的一方和有興趣投資的一方撮合到一起,互通有無、發生交易。

  去年國內一方面通貨膨脹、資金流動性過剩,另一方面卻是那麼多的中小民營企業因為無處借錢,只能借高利貸。金融市場扭曲得很厲害。對於民營企業的資金供給非常少,從而導致借貸利息很高,於是資金持有者也就沒有興趣投資實業了,天使投資怎麼可能發展起來呢?這也不能怪資金持有者貪婪,民間企業和個人有了錢之後,追求更高回報是他們應有的權利,也是人性本能所致,問題的根源還是在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管者身上。

  環球人物雜誌:你對民間資本持有者的態度似乎是比較肯定的。

  陳志武:是的。這些做金融投資、放貸的人表面上看是鑽了制度的空子,實際上彌補了一些社會空缺,提供了社會需要,保障了就業,實際上是在給企業做貢獻。所以解決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鬆管制,把一些不必要的門檻取消掉。

  “對虛擬經濟存在誤解”

  環球人物雜誌:有觀點認為,民間借貸的現狀説明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空心化,應重新大力發展工業等實體經濟,擠出第三産業和虛擬經濟的泡沫,你怎麼看?

  陳志武:講這些話的人實際上是不理解現代經濟的本質,這些話表面上聽起來很過癮,但實際上帶有很大的誤導性。第一,之所以虛擬經濟的投資回報可以比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更高,正是因為金融管制過度,製造了太多的金融短缺,使得資金變得更值錢。而很多高利潤的實體經濟行業,又限制民營資本進入。所以與其説中國經濟盲目地往虛擬經濟轉移,不如説是監管過度造成了目前的局面。

  第二,對於中國的製造業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就是,在出口增長很難的前提下,整個中國經濟的産能,特別是工業産能已經嚴重過剩,解決的辦法是增加國內的消費需求,消化掉這些過剩的産能,而不是所謂的回到實體經濟、做更多的投資。

  比如美國,經濟就是由消費帶動的,消費佔GDP的比重高達71%,這與中國經濟由投資帶動的情況正好相反。現在都在強調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但在通貨膨脹率這麼高的情況下,很難實現這一目標。這樣再增加工業生産,會使得市場本來就供給遠遠大於需求的問題更加嚴重。

  第三個方面是,持有你所説觀點的人還沒有走出物質短缺的思維方式,因為以前一講到發展經濟,國人就會馬上與增加物質生産能力聯絡起來,認為就是要讓整個社會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緩解壓力。但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了産能過剩的時代,物質生産出來卻沒地方銷售的現象已經很普遍,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再以工業或者所謂的實體經濟為主,而是要往第三産業和虛擬經濟方向發展。

  以物流行業為例。作為第三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物流成本比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高一兩倍,更不要説與發達國家相比了。大家關注的農産品價格,商場零售價是農村批發價的很多倍,就是因為物流成本太高,雁過拔毛。其他商品也是如此,終端價比出廠價高那麼多。要解決問題,除了減稅,就是大力發展第三産業。

  環球人物雜誌:對於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這種劃分方法,你覺得合適嗎?

  陳志武:我不太喜歡這種提法,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更像是農業時代的劃分方法。金融業通常被歸入虛擬經濟,因為沒有生産看得到的物質産品,但我認為這絕對是一種誤解。比如保險公司,按照一般理解是虛擬經濟,但設想一下,有一種得病概率極低、治療費用卻極高的病,如果在一個發達的保險市場中,可以讓一個三口之家買一份價格低廉的醫療保險,從而免除因治病而傾家蕩産的後顧之憂,這個家庭的經濟壓力就會小很多,可以放心工作、生活、消費,那麼這種所謂的虛擬經濟對社會的貢獻將是很大的。

熱詞:

  • 陳志武
  • 民間借貸
  • 民間資本
  • 虛擬經濟
  • 民間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