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世華財訊]上半年中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同比或下滑,或增速放緩,業內人士人為,中國需求左右大宗商品走勢,但終將重新返回市場。
綜合媒體7月1日消息,那些認為大宗商品牛市已然結束的人,很難再找到比中國更合適的例子了。從棉花到鐵礦石,中國是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的全球頭號買家。對於中國而言,過去的一年異常平靜。一些原材料的進口實際上有所下降,在那些認為來自中國的強勁需求將進一步推高價格的人看來,這有些出乎預料。
銅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月至5月,中國精煉銅的進口量同比下降25%。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首席執行官伊凡.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認為,中國的需求有所回落,而這種情況將持續下去。
儘管格拉森伯格也提醒道,進口放緩很可能只是短暫現象,但他的言論引發了市場的激烈辯論:中國需求是真的在放緩?抑或繼去年大量囤積原材料之後,眼下中國只是在消化庫存?
中國的旺盛需求是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其需求無論下降多少,都不僅僅會重塑銅、石油、棉花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領域的前景,更會影響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巴西淡水河谷(vale)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礦商和石油企業的股價表現。
大宗商品交易商和分析師表示,導致中國進口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信貸收緊、經濟增長放緩、少數幾種原材料的本土産量有所提升以及各企業紛紛降低庫存。但他們在上述因素各佔多大分量上,卻存在著分歧。
隨著中國2008年底出臺的刺激計劃漸入尾聲,加之中國政府引導經濟減少對重工業的依賴,中國對大宗商品和電力需求的增長的確正在減速。緊縮的信貸環境,也使得貸款進口大宗商品的難度有所加大。全國各地均現金匱乏,加之大多數原材料的全球價格居高不下,削弱了大量囤積大宗商品的吸引力。
今年,中國新增銀行貸款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2%。自去年10月起,政府已4次上調利率,以期控制通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10.3%降至9.6%。預計2012年經濟增長將繼續減速,逐漸降至9.5%。
但儘管中國的經濟增速低於去年,但依然十分健康。此外,有跡象顯示,中國企業仍預期未來需求將繼續強勁。但在美國經濟不確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加劇之際,他們選擇了降低庫存,而非加大進口。
庫存下降的大宗商品包括用於火力發電站的熱煤。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Qinhuangdao Seaborne Coal Exchange)的數據顯示,在天津附近的一連串海港,煤炭庫存在2月份時達到頂峰,此後便一路下降。杭州熱聯進出口有限公司煤炭交易員林夫嘉表示,目前的庫存水平並不高。許多港口倉庫都是空置的。
賤金屬的情況也類似。自1月份以來,進口已明顯放緩,但庫存水平也有所下降。一些人認為,這一跡象表明,中國的基本需求仍然強勁。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表示,6月初,上海銅庫存量已從3月中的60萬至70萬噸,降至35萬至40萬噸。即使在鋁行業——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凈出口國——上海鋁庫存已從年初的44.3萬噸降至27萬噸。
分析人士表示,庫存水平不太可能持久下降。夏季通常是中國大宗商品交易的淡季。夏季結束後,市場很可能會認識到原材料需求的實際力度。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倫敦大宗商品研究部門負責人瑞克.戴佛瑞爾(Ric Deverell)表示:“中國將必須重回市場。”
中國疏遠市場、並導致價格隨之下降,可僅僅幾個月後就恢復需求,重返市場,這種情況已不是頭一回。
(田莉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