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方
在許多年前,毛澤東同志發表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的經典文獻《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文藝必須為人民大眾服務。這篇講話,對文藝與生活、文藝的源與流、文藝的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等方面作了精闢的論述,成為指導我國文藝發展的重要文獻之一。
在經驗了幾十年的社會發展變遷的洗禮、檢驗,這些論述愈益顯示特有的魄力,其核心價值觀聚集于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好文藝與生活、與人民的關係。指出社會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文藝創作理應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文藝工作者要在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的過程中,真正把自己的立足點和思想感情轉移到人民大眾方面來;文藝工作者要從人民群眾的實際水平和需要出發“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等等。
這些論述,一直引領著中國進步文藝的發展。從抗日戰爭到和平時期的國家建設,文藝工作者通過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謳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豐富生活,激勵鬥志。胡錦濤同志指出“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湖南文藝事業的發展正是把握了進步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在宣傳部努力建設文化強省的號召之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創作了《瀏陽河》、《洞庭漁米香》《挑擔茶葉上北京》、《小背簍》等一大批常唱不衰的優秀作品。
文化“化”人,文藝“養”心。只有與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同步伐,關注人民的命運,踏準時代的鼓點,回應人民群眾的創造,領會時代精神的本質,湖南文藝事業才能在湖湘文化的影響下得到昇華。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