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愛好,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地區的特色菜肴更是五花八門,除了傳統的八大菜係,各地的特産也是讓吃貨們感慨為何只有一張嘴,就連空中飛的水蜻蜒、馬蜂、金蟬甚至地上爬的酸螞蟻……也都成為一些地區推行的特色食品。《每日農經》帶給你“重口味”的昆蟲菜單,敢於嘗鮮的吃貨們準備好碗筷吧。
節目看點: 在廣西桂林市的葡萄鎮,一些餐館裏流行一道特別的菜式——油炸蟋蟀,60-80元價格不等,消費者大快朵頤,這些蟋蟀來源卻是來自葡萄鎮的養殖戶手裏。 養殖戶李明看到了商機,他通過人工養殖油葫蘆填補了市場空白,年收益喜人。
節目看點: 神仙、老死鬼、爬拉猴等,各地的叫法不一,説的都是金蟬。它在地下埋藏幾年,只等飛上藍天,一展歌喉。因它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數量不斷減少,有人想到了養殖。 金蟬好養嗎?成本大嗎?經濟價值高嗎?本期節目將對金蟬的市場和養殖前景的諸多疑問一探究竟。
節目看點: 酸螞蟻,又名黃金蟻,學名叫黃狡蟻。主産于我國的“動物寶庫”西雙版納、臨滄等地,作為傳統養生資源,黃狡蟻在傣族中廣泛食用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雲南臨滄、景洪和德宏等地區的村民在森林裏專門捕獲酸螞蟻賣錢,給他們創造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節目看點: 在廣西桂林市的陽朔縣,許多村民就愛捅馬蜂窩,而且用它來賺錢。蜂巢裏的蜂蛹是一種富含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用昆蟲。 它是以吸食蜂王漿、蜂蜜和花粉等發育而成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極高檔的天然營養食品。蜂蛹市場價格不菲,而且還很搶手。
節目看點: 在草海,蜻蜓繁殖的速度十分驚人,給耿建國這樣的漁民創下不少的財富。耿建國每年靠賣蜻蜓若蟲的收入在三四萬元,賺蜻蜓錢的漁民達到了100多人。捕撈蜻蜓若蟲並不能妨礙蜻蜓的繁殖,在當地林業部門的監管之下,草海實行保護式捕撈,蜻蜓依然生活的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