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借用魯迅先生送友人的此兩句詩,做為品鑒申先生“書法作品”的題名,吾有如是思忖:同為秦皇島異客的秦皇島人,吾嘗試文藝評論創作之初(公元一九八五),正是申先生玉為河北書家之始,兩人可謂有“藝術”履歷之機巧;申先生經詩詞家守森兄引識: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正值新時期“文學熱”的巔峰時節,他毅勇東渡致力日本近代文學研修……席間會隙雖寥寥幾語,談藝論著,觀世議事、咏嘆抒懷彼此多有相諧之語,此乃道同相與者偶逢之幸也;無論從文從藝,吾貫以人格品行概其高遠。與申先生交往雖“三日余”,聽其闡揚,暢書布藝珍其傳統悉重淵源,汲取百科獨抒性靈皆有來歷。乃善入書道飽含經綸而透溢儒雅之氣,吾喜信之。
悉讀申先生書法作品選集,重溫山東作家尤鳳偉在創作談一一《我們何去何從一一關於〔魂不附體〕》中的論斷:“置身於當下這讓人不勝‘糾結’的時代”:君不見,“念想,或曰慾望,已經成了人們謀取私利過‘好日子’的原動力。”“叢林法則被普遍認同……花樣翻新的坑蒙拐騙……永不饜足的貪腐……心馳神往于一己‘念想’難以自拔……在攫取的博弈中,人人的精神都受到了創傷……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何去何從?”尤其負有教化、凈化、引領、提升人們心靈與精神職責的“文藝”工作者,身處十字街口,“擔當”先進文化“愛國,為民,祟德,尚藝”之時代神聖賦予當義不容辭。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我們共同認知的道義,當申先生將他晚近的“書法作品選粹”呈現在我面前的時候,令我眼前一亮的不僅僅是其“書法”藝術的構圖、走勢、筆觸……帶給我的藝術具象的怡悅,更讓我掩卷長思的是他“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的內容涵含:從卷首的“執政為民”,卷二的“修身做人”到八卷的“千古名句”……我隱約窺見申先生從自己書寫的民族傳統精義中受到的熏染;數十年來結交“三界五行”經由情感跌宕後的智略;尋究實現個人價值而深處世事滄桑打磨後的自省;種種人生感悟的精進直至人生境界的昇華……
我在為為數不多的書畫界友人的鑒戒語中不止一次的寫到:人格的高度即作品的“高度”。當下“偽大師”的氾濫,書畫品質的“自戧”……終究是操作者自身的“人格”扭曲、劣化造成的……甚幸善哉,申先生的“集子”為我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這樣一個善本:“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吾雖不為官,當以此審時律己;“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觀今日之世界,查己閱之旅程,吾當深察莫怠矣!
申先生以“人格”苦渡“藝舟”,雖榮膺中日書藝之光耀而謙恭于儕輩,吾以為正是其“藝無止境”臻熟于大境之根係。
(回力 作者係中國作協會員、文藝評論家、秦皇島市文學創作院院長)
20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