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習古匯今 文筆韆鞦——申英民先生書法賞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15:2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漢字是中華文明史的根基,蘊含著先民們的無限智慧與創造力。而漢字書寫的藝術,歷來被尊為眾多藝術品類之首,不論是篆、隸、草、行、楷的嬗變,還是歷朝歷代家書運用技法、注入情感的書寫,無不反映社會狀況,無不在追求著書法的美。

  古人如是,今人亦然。偶展申英民先生書法作品集,一股清雅之風拂面而至。讀其文字皆是立身創業、激人奮進之名言,這些富有深邃哲理的語句,在今日社會中于官於民皆有教益。其用意之深刻,自當啟智民眾而造福社會。觀其書法,清新入目富有時代感,再賞其運筆,有輕靈、婉約、豐潤、樸厚之美,提按轉折皆有法度;結字端嚴而鮮活,有啟功先生之韻,又有古人之法;不論其橫披、立幅、通篇經營皆有舒朗、寬博之雅趣。品賞之間不由有所聯想。

  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總要在觀其書寫的筆畫、結字和章法上有所認知。一般來説,但凡用功求法者,必然對前代書法家們已經創造出來的典範之作,進行“詳察細審”的研究與臨習,其中包含了不同字體的規範技法與風格相異的情趣。在這個習書讀帖的過程中,將領悟中華傳統藝術的真諦,並逐漸融入於心,聚于指掌,直至在學習的過程中,體現某種法則,表現了某種藝術效果,這似乎已經踏上了書法藝術殿堂的臺階。當然,這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的磨煉,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如果把這個過程稱為“入貼”,是個基本功,是與古人相會的門徑,這無疑是捷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後自當是進入更高的境界——“有法必有化”。東晉王羲之學習書法的故事即是明證:他初學書法于衛夫人(鑠),但其並不滿足,他曾遠遊名山大川以展胸懷,又先後觀賞到秦漢名家刻石,也見到了蔡邕寫的石經,鐘繇、梁鵠等人的字,以及《華山碑》等,於是從眾多書法中汲取營養,聚于胸,化于筆,不斷實踐,最終成為諸體無不精美,影響萬代的“書聖”,成為習古而化的典範。

  觀賞品味申英民先生的書法,翻看幅幅作品,我已從筆韻中看到了柳體字的骨骾之氣,又體會到“二王”那樣婉美暢然之妙,更多的則是諸遂良、趙孟頫那種瀟灑、超逸、遒潤、自然。英民先生對當代大書法家啟功先生極為尊崇,又有數面之緣,對先生書法的各個方面有更多的領悟。所以啟功先生的博學睿智,于書法上不失古韻而能融其所用,終有自家風貌更是令其欽佩不已。這種浸淫于古法,將晉唐書風之韻、之法盡收于指腕之中,沉穩而典雅,婉麗灑脫,內含筋骨的書風,正是書法“二王”之正脈。英民先生的書法,遵循這條不變的路,越走越寬.在已經于書法藝術上習古匯今,寫出了有自家審美取向作品的時候,且觀海,納百之水以養逸氣;且臨池,讓池水盡黑以集雅蘊;且讀書,解千百年文藝之博理。誠然,這古訓之義余自當與英民先生共勉。

(作者係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北京教育學院教授 金煜)

熱詞:

  • 申英民
  • 書法家
  • 藝術家庫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