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人物軼事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8日 13:1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拜見“畫壇鬼才”黃永玉

  《春秋左傳讀本》裏説:“人生上壽百二十年,中壽百年,下壽八十年。”所以,八十歲或許並非就意味着生命價值和創造力的喪失,對於被奉為“畫壇鬼才”的黃永玉而言,它或許意味着一種新的開始。近段時間以來,年已八十高齡的他一直奔波於廣東、北京、香港等地之間,為他的“黃永玉八十藝展”巡展活動忙前忙後。因為“黃永玉八十年藝展”對於他來説,既是一種人生的階段性總結,又是一個了結。因為他下一步還想寫完他那部自傳體小説,這部小説主要是以他所經歷的20世紀中國的變遷為背景。

  就像美術評論家陳履生所言,“他有着湘西人的倔強、刁蠻的個性,也有着一種輕盈、浪漫、抒情的文人情調,同時,他又始終刻意的與主流社會保持着某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他的經歷和藝術風格都具有一種特殊的‘複雜性’”。在中國畫壇,黃永玉不但是“畫壇鬼才”,同時還是少有的“多面手”,國畫、油畫、版畫、漫畫、木刻、雕塑他樣樣精通。其版畫代表作品有《齊白石像》《葉聖陶童話》《森林組畫》及《阿詩瑪》等。水墨畫代表作品有《貓頭鷹》《山鬼》等。除此之外,他還設計了首輪生肖猴票、酒鬼酒瓶等。平生舉辦畫展數十次、出版畫集幾十種。除了在藝術上頗有成就外,他更癡迷於文學創作,還寫得一手好文章,這些年來,他用自己的散文、小説、詩歌、雜文培養了一大批鐵桿讀者,創作了《永玉六記》《這些憂鬱的碎屑》《沿着塞納河到翡冷翠》等詩文集,新作《比我還老的老頭》還成為了2003年暢銷書。可以説,他將體力和智力都發揮到了極限,就連其死去的表叔沈從文先生都忍不住大讚他在藝術和文學上的稟賦。為此,他還曾獲意大利總統頒發的最高司令勳章。2003年,他又獲得了全國美協表彰的傑出藝術家“金彩獎”。

  每一個嚮往大時代和大成就的年輕人,都喜歡從歷史的細節中去尋找答案,20世紀與21世紀,人與人,時代與時代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很難洞察和穿透眼前的這位老人。我們分析他的唯一線索便是從他的畫、建築以及文字中去尋覓依據。當然,慶幸的是他還健康的活着。

  享受生活的黃永玉

  黃永玉喜歡建房子在文化界是出了名的,湖南鳳凰、北京、香港、意大利都擁有自己的豪宅。這些住宅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規模上,都很有講究,比如老家湖南鳳凰的玉石山房、北京的“萬菏堂”、香港的公寓以及意大利達芬奇故鄉的城堡,都各具特色,且耗資巨大。很多人都認為他這樣做無非是有錢了之後顯闊罷了,而他卻説 “房子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蓋房子不僅是一個人的開心,它是很多人的開心。”的確,他所設計和建造的豪宅都幾乎成為了文人墨客欣然嚮往的地方。而在3月份,他還在“萬荷堂”搞完一個幾百人參加的大型酒會。   黃永玉剛從香港回來,此次他準備在北京“萬菏堂”逗留一個月時間。“萬菏堂”位於北京東郊,我們從市區驅車花了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到達。“萬菏堂”的門口佇立着一座小亭子,村子裏幾名年邁的老人坐在亭子裏悠閒的聊天,這也是黃永玉特意花錢建造的,他將這個亭子取名為“侃亭”,並用親自為其題的“侃亭”兩個字做了一塊匾,主要希望路人、村民能到此歇息、閒聊。可沒想到後來刻有“侃亭”二字的匾不久就被人偷走了,黃永玉懷疑可能是“有來往的人偷的”。自此,他便再未題字,以免再次被盜。“侃亭”從此成為了“無字亭”。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黃永玉的名氣,否則,人們偷他的字幹什麼?

  “萬菏堂”的庭院裏載滿樹木,屋宇高大、回廊寬敞、荷花池裏的荷花已枯萎。除此之外,引人駐足觀望的還有院落裏那數十株梅樹,據説都是清代嘉慶和乾隆年間,算起來,每一株至少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想必在梅花竟相開放時,整個庭院一定是芳香四溢。“萬菏堂”是黃永玉花了7個月時間設計完成的,就連屋內的桌椅、壁爐、吊燈也都由他親自動手設計。整套設計完全採用了傳統的建築結構,飛檐、回廊,古色古香的門窗,風格簡潔明快,古樸流暢。怪不得見過黃永玉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既懂藝術,又懂享受的人。

  大難不死的黃永玉

  “時間過得真快,我一晃就要過八十歲了。回想起來,真不敢相信,就好像時間被別人偷走了一樣。要是現在只有三十歲該多好,哪怕四十歲、五十歲都行。”歲月的在黃永玉那裏變成了一種莫名的傷感。很多同時代的老人們越來越少了。他在《比我還老的老頭》一書寫道;“唉!都錯過了,年輕人是時常錯過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樹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乾果,已經痛苦得提不起來。”黃永玉1924年生於湖南鳳凰的他13歲便背井離鄉,獨自出去闖蕩,八十年的人生時光大都是在漂泊與動蕩之中度過的。“你們現在多好啊,可以自由自在的讀書、學習,像我們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小孩,不被炸死、餓死就已經算是奇蹟了”。黃永玉感嘆自己“生不逢時”,同時,他也堅信“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

  湘西自古民風強悍,不少人從小就開始習武防身。黃永玉從小也學過武、練過拳,在學校唸書時也常與人打架鬥毆。由於時局動蕩,他讀書讀到初二便輟學了,按他自己的話説是“拼拼湊湊上了八年半的學”。輟學之後,他做過陶瓷小工,當過中小學教員,同時也給當時的一些報刊撰寫些文章,畫些插圖。抗日戰爭時期,政局動蕩、國運不濟,由於受到“左翼”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便開始發傳單、搞游行,參加一些轟轟烈烈的文化救國運動。可以説,黃永玉經歷了那個時代所有人都要經歷的苦與難,由抗戰時期、內戰、文化大革命走到今天,又從收入微薄的陶瓷小工成為現在受眾人追捧、聲名顯赫的文化名流,人生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他都飽嘗其滋味。如今他再回過頭來看這段經歷時卻顯得輕描淡寫,“人生不存在難的問題,難也要走,不難也要走”。“與很多人不同的是,他身上充滿了複雜性,這可能與地域和歷史有關”《榮寶齋》雜誌主編唐輝説。的確,從黃永玉身上可以嗅出一段歷史的氣味。當然,除了他的經歷外,在文化界之間流傳得比較多的還有他獨特、不同常理的個性。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國畫家
  • 黃永玉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