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藝術臺 > 畫廊 >

齊白石作品點評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13日 15:0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雨後煙雲》立軸,紙本水墨,14140cm,題:“雨後煙雲,寄萍堂老人造”。鈐“老白”(文)印。無年款。

       從筆墨風格看,約作于30年代初。1931年,齊白石為四川王治園畫的《山水十二屏》(見《齊白石全集》第3卷),有一幅“雨後雲山”,結構與此圖不同,但畫法與題字頗有相近處,應屬於同一時期之作。以臥筆橫點的方法雲山,在畫史上稱作“米氏雲山”或“米點山水”,是宋代畫家米元章、米友仁父子開創的。所見齊白石最早的“米點山水”,作于20年代前期,至30年代屢有所作。這一幅《雨後煙雲》,場景由近而遠、由低而高次第展開,即近景樹木、平地、屋舍、再平地、再樹木、山嶺,直至雲層,結構單純,意象鮮明。在畫法上,大片潑墨與墨筆勾點交錯使用,墨色濃重而不凝滯,水份充足但能看到筆勢,還籠罩著明亮的光感。齊白石的“衰年變法”,把大寫意花鳥的筆墨用於山水畫,創造了獨具一格的大寫意山水,此圖即典型之一。

       二、《清供圖》立軸,紙本設色,13433cm,題:“榮軒仁兄雅正,時壬戌同居京師,此畫前七月為君制,今冬方題名也,白石贈。鈐“白石翁”(白)“老齊”(朱文)印。作于1922年(壬戌,60歲)。

       此圖畫一壺,一杯,一小瓶,瓶裏插的不是梅花,而是雞毛撣子和癢癢撓。古近人畫茶壺酒杯者多矣,畫雞毛撣子和癢癢撓卻未曾見過,而把它們作為清供的對象,更是白石老人的獨創。我在《齊白石》一書中説過,齊白石作品的最特點之一是描繪和表現他的“經驗世界”、他看到、經歷過的一切,以及他所熟悉的生活對象。我把它們分為九大類,其中“工具什物類”計有30余種,還沒把雞毛撣子和癢癢撓算進來。白石老人是一個罕見的天才,也是一個極普通的人。能把雞毛撣子和癢癢撓這類普通生活用具作為大寫意繪畫的主題,充分體現了他的平民特質,他對百姓生活的深厚感情,其作品濃郁的生活氣息也由此而來。此幅主要用沒骨法,茶壺與杯子用赭石與朱紅,瓶用花青,撣子用赭墨,且都是以色當墨,筆筆寫出,筆意簡潔而渾厚。癢癢撓和撣子桿用白描勾畫,恰與沒骨法形成筆線與墨(色)暈的對比。整個作品造意別致,骨肉勻停,有筆墨有色彩,堪稱傑構。

       三、《東籬佳色》立軸,131.533cm,紙本設色,題“己巳秋八月中,畫于舊京中海之西,三百石印富翁。”鈐“白石翁”(白文)印。作于1929年(己巳,67歲)。

       齊白石一生畫菊花很多,除了陶淵明和歷代文人的影響,主要是因為菊花與他的早年記憶有很多關聯,而他也喜歡菊花所象徵的秋天和“獨耐人間冷”的品格。其詩曰:“少年樂事怕追尋,一刻秋光值萬金。記得那人同看菊,一雙蟋蟀出花陰。”----這是回憶美好的少年記憶,“同看菊”的“那人”是誰呢?“黃花正色未為工,不入時人眾眼中。草木也知通世法,捨身學得牡丹紅。”----這是借著菊花的顏色説世事,以諷喻那些不懂高雅、只知隨人俯仰的“時人眾眼”。

       這幅《東籬佳色》作于白石67歲時,構圖和畫法都很獨特:在狹長條幅中,只畫兩株紅菊,加上“一柱香”式的題字,全畫都成上行的縱勢。在一般情況下,白石畫紅菊都洋紅勾花瓣,筆線蒼勁有力,但此花勾後迅速注水,使花瓣模糊,畫菊葉亦大略用此法,這樣就賦予作品以柔和清潤的性格,別具一番風情。作此畫的1929年,齊白石已經完成“衰年變法”,但他的金石大寫意風格仍在進一步形成之中。此畫有靈動輕快的小寫意味道,正可看出畫家進一步探索的過程。

       四、《仕女四屏》條屏,每條13131cm,紙本淡設色,題:“漢亭仁兄大人雅屬即正,瀕生弟齊璜。”,鈐“齊伯子”(朱文)“臣璜之印”(白文)。約作于1997至1902年間。

       齊白石在湘潭作畫工時(約1889—1901年,27—39歲間),主要畫肖像(當地稱作“寫照”和“描容”),但也就應顧主之求畫神像、仕女和山水花鳥。其中畫仕女尤多。他在《自傳》中説:“仕女,三天兩朝有人要我畫的,我常給他們畫些西施、洛神之類。也有人點景要細緻的,像文姬歸漢、木蘭從軍等等。他們都説我畫得很美,開玩笑似的叫我‘齊美人’。老實説,我那時畫得美人,論筆法,並不高明,不過鄉里人光知道表面好看,家鄉又沒有比我畫得好的人,我就算獨步一時了。”從現存早年作品看,除了他列舉的題材,還有林黛玉、紅線、西王母、採藥女等等,畫法有工有寫,有粗有細,人物形象多瘦,削肩,柳葉眉,可以看出晚清畫家改琦、費曉樓一派的影響,但筆法相對強悍,顯示出齊白石的藝術個性。

       這套《仕女四屏》是首次得見,畫上所題“漢亭”是白石的同鄉,我曾看到白石送他的其它作品。下款“瀕生齊璜”表明,此圖作于27歲以後,因為白石27歲拜師胡沁園後才有了“齊璜”和“瀕生”的名號。但作品精緻而熟練,人物神態生動微妙,也更加程式化,款題書法所學何紹基體行書,精熟自然,不是最初學何字時的狀態,而40歲後,就極少再寫何體,因此,把此畫定在作于1898—1902年間比較恰當。(來源:匡時國際2006年春拍,作者:郎紹君)

熱詞:

  • 齊白石
  • 作品
  • 點評
  • 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