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藝術臺 > 畫廊 >

齊白石書畫藝術的幾個方面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12日 17:3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從事書畫鑒定和研究工作已三十多年,在對近代藝術作品研究過程中,親眼目鑒了大量齊白石的不同時期作品大約不下幾千件。今天,我就把對齊白石先生的繪畫、書法、篆刻等藝術從幾個方面、不同時期的特點,結合我個人的實際體會向大家介紹一下。因為齊白石先生一生活了九十七歲(實際九十五歲),時間長,作品多,倣假也多,下面我就分幾個階段來談一下齊白石先生的繪畫藝術特點。

       繪畫方面

       齊白石是一位受當代、古代畫家影響而在繼承古代繪畫藝術基礎上大膽創新的畫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別出新裁,平易近人。以寫實為主,取材都是自己接觸或親眼見過的,沒見過的從來不畫,一生堅持生活的藝術。

       因齊白石從二十七歲到九十七歲,從事繪畫的時間長,分五個階段來分析齊白石繪畫的師承和特點:

       (一)二十七歲至四十歲為臨摹階段。

       (二)四十歲至五十六歲為早期階段。

       (三)五十六歲至六十五歲為變法階段。

       (四)六十五歲至八十八歲為中期成熟期。

       (五)八十九歲至九十七歲為晚期階段。

       臨摹階段

       四十或以前,主要是在家鄉湘潭一帶學習繪畫。二十六歲拜蕭薌核、文少可學畫人物、肖像,也畫山水人物。二十七歲拜胡沁園,學繪工筆、花鳥、草蟲;跟譚荔生學山水。此時期主要是以學畫工筆臨摹為主,繪畫的立意上、佈局上、用筆上、設色上都很注意法度,處處合於規矩,這階段為打基礎階段。三十六歲拜文人王湘綺為師,學作詩文,成為他生活和藝術道路上主要轉捩點,開始由民間畫師轉變為文人畫家。

       此時期作品,我們見的少,曾見過他三十六歲時山水作品四幅,完全用墨,看上去還是傳統畫法,比較死板,但從筆墨技巧運用上,也是很有味道的。再有從畫上見到他的花鳥作品,很像李復堂,這説明他也受其影響。這個時期,他繪畫的作品墨筆多,設色很少,以粗筆傳統較多。

       早期階段

       四十歲一五十六歲,曾五次出遊大江南北,名勝古跡,見到西安的碑林、雁塔坡、清華池等,遊覽長江洞庭、衡山、廬山、桂林等名川大山,開闊了眼界,師法大自然,充實了作品「造化」內容。他每到一處,對景物打素稿,並用文字記錄下來,做為作品的初稿。

       繪畫上轉入以寫生為主,改畫大寫意筆法。幾次出遊中結識不少畫友、詩友、朋友。看了許多名人書畫,像徐天池、八大山人、陳白陽、石濤、揚州八怪的金農、黃慎、鄭板橋等,以及周少白、吳昌碩等,收益頗多,對齊白石影響很大,讚嘆不已,贊成他們創新精神,尤為崇拜天池、八大、石濤、吳昌碩。他學習徐渭潑墨豪放,淋漓盡致;石濤作品筆法簡略,意境深遠;八大山人的獨創精神,氣勢磅礡。臨摹時用心研究用筆、著墨、調色、構圖、題詩等。在他五十八歲的題詩稿中曾寫到:「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能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再有從他在七十歲時題畫詩中寫到:「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從以上二段看出,齊白石對這四位畫家作品欽佩、重視的創新精神。五十歲後,作品筆意多取法于吳昌碩;意境趨向八大山人;用筆運墨揮灑豪放,師法大滌子、青藤,吸取各家神髓,「師于古而不泥于古」,善於接受先進畫家成熟經驗。

       變法階段

       五十歲後來北京時,民國初年,一些守舊畫家對於寫意畫不甚埋解,認為齊白石作品「粗野」。齊白石作品雖法于石濤、八大、白陽,融合己意,但不被重視,不為人喜歡,惟很受陳師曾重視喜愛。當時陳師曾勸齊白石「要自出新意,變通畫法,要獨創風格,不必求媚世俗」。並贈詩説:「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在陳師曾啟發下,齊白石改變畫風,在題材上面對自然,力求真實。在筆墨上別師法吳昌碩,開創了氣勢雄偉的大寫意派。首先開啟了「紅花墨葉」派畫法,用鮮的洋紅點花朵,用濃墨作花葉,這樣紅的花朵,配上不同墨色的荷花,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畫面上清新、健康的情調。但變法後早期作品還不夠成熟,處於形強神弱階段。這時期花卉一類的題材是葡萄、大桃、藤蘿等,在構圖上多數表現出以樹木、地根為主體,花葉、果實比較小,枝葉係密,色彩平淡,這是他變法後旱期特徵。畫蝦也一樣,此時,蝦較小而多,體短鬚短,造形很活潑!但神態不足。腹部是五節,但少姿態。長臂鉗也缺乏姿式的變化,更沒有挺拔有力的樣子。腹部小脈也比較多。頭部長鬚,只是平擺六條或放射狀,看不出擺動開闔的動態。

       中期成熟期

       六十五歲至八十五歲,為後中期,也是成熟時期。筆墨縱橫淋漓,氣勢雄偉,任意揮寫,超脫奔放,生動活潑,形神兼備,臻于妙境。善於運用墨彩深淺、濃淡的特點,表現對象的質感。筆力功夫純熟,爐火純青,準確神似。構圖上更為巧妙,充分表現「畫外有畫」、「簡而不空」的意境。賦色上鮮艷潑辣,喜用洋紅,明快渾厚。畫蝦,腹部也是五節,但伸、曲、彎、彈,非常有力。腹下的小腿簡練到五條。蝦的頭部用濃淡墨相生的辦法,表現蝦的頭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明顯。蝦的眼睛用濃墨橫點突出很長,顯得更生動。蝦的短鬚上,兩條長臂鉗顯得挺拔有力,軟中帶硬,節與節之間表現了筆斷而意在的意境。

       這是高度的提煉,既具實又美,是前人沒有的。他在八十二歲時題畫詩寫道:「塘無魚蝦自奇,也從葉底戲東西,寫生我懶求形似,不厭名聲到老紙。」後兩句説明他畫蝦不同於平常,他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晚期階段

       八十五歲以後為晚期,作品之構圖、色彩、揮筆、運墨已從有法到無法,隨心所欲作畫,喜用洋紅,工蟲一粗一細,多用粗花卉配工蟲(早期工蟲)。晚年用色濃。晚期九十歲後畫蝦,去掉須了。

       齊白石作畫非常勤懇,天天畫。舉個例子,八十五歲題畫寫道:「昨日大風雨心緒不寧,不曾作畫,今朝制此補充之,不叫一日閒過也。」

       書法方面

       最早寫清末官場所流行的「館閣體」,其後拜胡沁園、陳少蕃二師,後又跟隨二師寫湖南一帶流行的道州何子貞體(寫顏真卿)。四十歲出遊後,認識曾熙、李瑞清,學寫魏(爨龍顏碑)方筆,後又寫六朝。五十歲開始寫鄭文公碑,寫金冬心,行草書寫湖南嶽麓山名碑、唐代李北海(邕)的「麓峙碑」(行書),兼寫金冬心、鄭板橋、吳昌碩等。後為治印,又寫楷書、篆書;也學三國時吳國的「天發神讖碑(篆)」之雄偉渾厚。六十歲左右字已成熟,將其臨摹各碑帖融合貫通,自成一家,為齊白石字體風格,但還不夠穩定。七十歲前,書法雖自成一格,但字結構上還不夠緊湊。七十五歲後書法已完全成熟,用筆絲毫不懈,運筆穩健爽快,表現出氣勢雄健,渾厚有神韻。

       六十歲後行書多,也有篆字;七十歲後,很重視篆書、行書,得意之作經常用篆書題字。

       篆刻冶印

       三十二歲成立「龍山詩社」,齊白石為社長,和當地一些文人、紳士等研究詩書、畫印象,開始研究篆刻。

       刻印最早是印友黎松安送給齊白石一部丁敬、黃易的印譜照片,齊白石看後,每天臨摹鑽研丁、黃兩家的精密刀法,受其影響很大,單刀鋒(寄園印存)常刻陰文,有筆單。四十二歲出遊後,刻印有變化,見到趙之謙(二金蝶堂印譜),學趙之謙治印,把漢印格局融合到趙之謙一體之內,古樸耐人尋味。吸取三國時「天發神讖碑」縱橫奇偉的筆法,改變刻印刀法;又從三公山碑(漢碑、隸書)著的意境,改變了刻印筆法。最後學「秦權」,縱橫平直,一任自然,刀法又一大變。經過幾次變化,六十歲後真正離開倣摹古人傳統技法,擺脫一般刻印框框。

       齊白石治印,與他在年輕時雕花木工打下的基礎分不開,所以,他治印腕力過人,刀法熟練。治印上,齊白石主張跳出古人窠臼,反對擬摹古人,主張推陳出新,常説:「世間事貴在痛快」,痛快就是剛直縱橫,鋒芒尖銳。篆刻儘量發揮自己的意趣,抒發出蒼老渾厚古樸的精神,雄偉剛直的獨特風格,自成一家。

       其刻印上一些特點同寫字一樣,寫字下筆不重描,縱橫各一刀,只有兩個方向;不同一般人刻印是四個方向,去一刀,回一刀,縱橫來回各一刀。

       齊白石刻印,隨字的筆勢順刻下去,並不先在石頭上描好字形才下刀。其刻印要求不僅形似,而要神韻,不能貌合神離。只有形似,那是蝕削,看不出刀法。削與刻不同,齊白石注意刀法,看刀法。齊白石共刻過三千多方印。

       詩文

       他的詩都是白話詩,通俗記事,抒發感想。一九二四年印有《白石詩草八卷》、《老萍詩草》,死後又出版《白石詩集》。學詩老師較多,胡沁園老師也是詩人。三十二歲成立龍山詩社, 龍山七子為:齊白石、王仲言、羅真吾、羅醒吾、陳茯根、譚子荃、胡立三。

       三十七歲和王鄉琦學詩文,四十歲時認識樊曾祥(詩人文學家、湖北人),受其影響。又向陳少蕃學孟子、「唐詩三百首」與唐宋八家古文。(作者:王春福)

熱詞:

  • 齊白石
  • 書畫
  • 藝術
  • 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