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藝術臺 > 畫廊 >

白石老人的啟示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11日 17:3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還沒有一個畫家能像齊白石一樣讓人們所喜愛。不論是專業藝術工作者,還是普通的繪畫愛好者,只要提起齊白石,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像談起一個老朋友那樣評論幾句,這在中外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但遺憾的是,這樣一位受人愛戴的世界性的藝術大師,在北京卻沒有一個專業的紀念館,讓人們隨時可以觀摩他的真跡。40多年前,國家曾經決定建立“齊白石紀念館”,但因為種種原因,“齊白石紀念館”卻未能開館,這成為美術界的一大憾事。現在,新落成的北京畫院美術館館內特辟“齊白石紀念館”,永久陳列北京畫院收藏的齊白石作品,廣大藝術愛好者期待了近半個世紀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值此北京畫院美術館、齊白石紀念館開館之際,我們將畫院珍藏的齊白石作品重新整理研究,分為《草間偷活--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世界》等10個專題系列,陸續推出,為廣大藝術愛好者研究齊白石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在白石老人去世近半個世紀後,今天重讀白石老人的作品,仍然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示:首先,齊白石從早年師法古人到“衰年變法”,他的藝術之路是在傳統脈絡中完成的,其“自成家法”是有源流可追尋的。仔細研究齊白石的前期作品和最後風格的形成,從題材到技法,都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和前一輩大師之間的傳承關係。與白石老人相比,我們有些畫家對傳統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是值得反思的;無論什麼時代,優秀的民族傳統都是藝術家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傳統都沒有認識清楚,所謂的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中國畫不是靠觀念和熱情的衝動來創作的,是經過不斷地修煉、長時間的文化積澱和外師造化慢慢“養”出來的。白石老人一生生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榮辱不驚,遠離虛名,“不教一日閒過”,因此才練就了天才的繪畫能力,成為超越時代的藝術大師。一個中國畫家畫的是修養,格調的高下,要看筆墨功夫和筆墨背後表現出來的精神品格,兩個方面都需要畫家傾盡畢生的心血來修煉。所以,一個畫家只有用平常心對待藝術,才能在創作中得到最大的滿足,從而使自己的藝術走得更遠。

       把生活中的自然形態,轉化為具有中國繪畫精神的藝術形象,用傳統的水墨語言表現現實生活,這是中國水墨畫最大的難點,也是中國畫發展中最重要的課題,在這方面,白石老人為我們做出了楷模。在白石老人的筆下,“世間無物非詩畫之料”,他把生活中一些最普通、最常見的東西畫出來,讓平常的事物凸現藝術的魅力。他提出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不僅是他個人風格的自解,更是關於寫意造型最精妙的理論概括,他用自己的藝術實踐證明了水墨畫在表現現實方面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説,齊白石不愧是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藝術大師。

       當我們把齊白石作為個案去研究時,還有兩點是需要特別提及的,一是同時代畫家之間的交流和影響,對一個藝術家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齊白石晚年遷居北京後,與陳師曾結為知交,白石老人在自述中説:“師曾勸我自出新意,變通辦法,我聽了他話,自創紅花墨葉一派。”可見陳師曾對齊白石晚年的繪畫有極大影響。今天的畫家為什麼不能敞開心扉與同時代的畫家交流呢?説到底還是對待藝術的心態出了問題;二是白石老人完全是通過自學成就一代藝術大師的,這説明,一個真正熱愛中國畫藝術的人,只要按照藝術規律長期不懈地努力,最終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同時白石老人的成功之路,也為我們按照西學體制建立起來的學院制美術教育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目前的中國畫教學,是否符合中國畫的藝術規律,這是值得研究的。

       作為畫家,我一向認為,大師們的經驗比任何時尚的新潮觀念更值得借鑒,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人對新觀念的熱情,顯然超過了實實在在的案頭工夫。在這樣一種風氣之下,讓我們的畫家坐下來去認真研究那些藝術大師們的經典作品,並透過他們創造的樣式探尋其內在的藝術規律,是很困難的,甚至被認為是不合時宜的。這種浮躁的風氣,使當代中國畫在表面繁榮的背後,已顯露著深刻的危機--大量貼著中國畫標簽的作品,其實已經喪失了中國的文化精神,缺少基本的筆墨內涵和藝術法度。因此,抱著;虔誠的心態向大師學習,重新認識中國畫的藝術規律,是當代畫家必須補足的功課。我們推出齊白石系列展的目的和意義也全在於此。

       2005年8月(作者:王明明  國務院參事、中國美協副主席、北京畫院院長,著名國畫家)

熱詞:

  • 白石
  • 老人
  • 啟示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