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台灣風光的難題在於亞熱帶氣溫,四季如春。山林、樹叢、田野綠油油得難分遠近層次與變化,此乃對油畫家的一大考驗。一般而言,在東南亞成長與長期生活的油畫家,對於綠色反而失掉敏感度,因為沒有季節溫差、植物色彩變化之感受,只會用強烈的鮮綠而缺少綠色之中含“灰紫”中間色之技巧,這在油畫風景中,實屬色彩之重大缺點,因為偏向中間色藍、灰、紫,是空間色彩之重要元素。近現代歐洲,凡一流頂尖的油畫大師,都會注意到此點。然,並非所有著名的大師能巧妙運用。這是事實。
因此,在訓練與加強油畫色彩的課題上,注重綠色是重要的。能夠分辨紅、橙、黃、藍、紫、黑、白色中,綠色含量之多寡,並不容易。在綠色中,分辨紅、橙、黃、藍、紫、黑、白等色之成分就更加困難!由此可見色彩過關,首先要過綠色關。綠色用得好,色彩過關一半!
倘若能夠在掌握各種色系、彩度中,依然可以做到,十分微妙的存在中間色 —— 偏冷的藍灰、紫灰或綠灰,即可斷言就是進入了色彩的最高境界。盼畫者以這一“課題”自我苛求,終生研究。而此研究誠無止境!不要忘記:油畫家年過五十,色彩的明銳度衰退。倘若沒有以上修養,中、晚年難以保持油畫高峰!畢竟,色彩是油畫藝術中“元素”中的“元素”!
若沒有寫生的辛苦經歷,則以上修養不可得。若沒有對萬物色彩變化,長期做直接性的觀察、運用、分辨,對色彩領域只能寡聞少見。在此,余不得不批評色彩教學中“刷色票”之法,是僵硬、死板和極其浪費時間的,對觀察力有百弊而無一利。從哲學的觀點看,觀察力乃是在極大的空間範圍內,對萬物生命過程運動變化之洞察,絕非平面的教條知識,紙上談兵。研究和掌握任何一門學問的基本方法,就是還原到産生這門學科的“根”,去學習它、理解它。“繪畫色彩學”之完善,是因為光學物理之發達,因此用眼去感受在不同光線下之萬物,呈現的物理現象 ——色彩變化,是最重要的,絕非紙上談兵可得。繪畫寫生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厐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