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墨海詩潮萬里鷗:書法家李鐸與其詩詞藝術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16:4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紅歌高唱黨旗妍,日麗中天分外鮮。九秩艱辛宏國力,詩人興會更無前。”這是82高齡的書法大家李鐸的新詩《唱紅歌》。全詩意境開闊,氣魄恢宏,洋溢著作者作為一名將軍的強烈愛黨愛國情懷,具有很強的藝術概括力。

       1953年,李鐸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産黨,一直跟黨走過了58年。這一走,從毛頭小夥走成了耄耋老人;這一走,風雨再大也未曾回頭。李鐸5歲讀私塾,15歲當學徒,17歲重返中學繼續求學,19歲考入軍政大學參軍入伍,並參加了剿匪、護路、解放南澳島,23歲選調到信陽步兵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當教官,29歲調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工作至今。

       我有幸有緣和李鐸相交多年,他平易近人,謙虛謹慎,知識淵博,一身正氣。近兩年,我和幾位同事幫助他整理資料,發現了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的近千首詩詞手稿,於是多次建議他舉辦個人詩詞書法展,我們這一倡議得到中國書協與眾多同道的支持。

       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産。李鐸涉足詩詞,與其青少年時期的刻苦研讀是分不開的。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他就對中國的古典詩詞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唐詩宋詞更是喜愛有加,百讀不厭。誦讀的同時,也對詩詞的格律進行了探索,並且開始了嘗試,先寫律詩,再寫古體詩,通過長期的領悟和理解,他內蘊感情,外修文采。從軍60載,更使他形成了獨特的陽剛英武、博大恢宏、放眼世界的詩詞風格。

       每逢重大事件或節日,李鐸都以詩歌的形式記錄下當時的情景和情感。我們可以從他的《八十抒懷》中領略他的博大精深:“香樟淥水大王山,白鷺紛棲雪滿巔。少小扶竿舢竹渡,嬉玩猶在數天前。憑窗幾度懷鄉遠,老病仍依桌案邊。索隱探幽三味久,神遊太古八荒天。”從詩文上看,他的審美思想中既有大江東去的豪壯,也有淺唱低吟的婉約。

       1985年黃鶴樓重建落成後,李鐸應邀登臨覽勝,巍峨壯觀的黃鶴樓觸發了詩人的靈感,面對滔滔江水,遙想千年古樓的滄桑變遷,詩人浮想聯翩,百感交集,當即口占一詩:“客子停舟欲上樓,登臨回望楚江秋。鄉書日夜浮黃鶴,閒卻霜天萬里鷗”。這首詩連同李鐸的書法一道被鐫刻在新落成的黃鶴樓詩廊。

       李鐸作詩,格律謹嚴,用字講究,平仄粘對和諧,繼承了傳統詩歌的形式美,以表心境。品嘗其味其韻,如天籟自鳴,清泉流響,瀟灑明快,自然清新。每每于鏗鏘頓挫中抒發胸中浩氣,折射心靈之光。其一咏一嘆,充滿著對祖國壯麗山河的愛戀與讚頌,洋溢著對社會對人生的謳歌與體察,流露出濃厚的時代氣息。

       詩言志,書傳情。詩的抑揚頓挫與書法的縱橫開闔,詩的一咏三嘆與書法的一波三折,詩的音韻節奏與書法的輕重徐急,在內含美質上是契合一致的。他的書風與他的詩意達到了相應相合,如果説他的詩詞是詩苑佳卉、空谷幽蘭,那麼他的書法則像書林巨樹、墨海遊龍。他時而向墨海潮頭遨遊,時而于詩國幽境徜徉。進入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的藝術境界。詩的意境,也是書畫創作的至高境界,能達此者,便是“風流高格調”。

       李鐸在其《論書斷語》中寫道:“書之佳作,常為書文諳合,詞翰兼優。只重書寫技法,不顧文詞內容,難成佳構。寫什麼,怎樣寫,每能折射書者學養與道德品味,古來如此,今亦宜之。”又雲:“詩書畫,血脈相連,如同胞姐妹。三者兼學並舉,相得益彰。古之大家,大抵如此。故習書之外,旁涉詩詞畫藝,不無裨益。”詩詞與書畫的辯證關係,由此亦可見一斑。

       “我心向黨,感恩祖國。”李鐸用自己的70年創作實踐書寫了一代藝術大家的歷史。他繼承創新,弘揚民族審美思想,建立了自己的書法理論體系,創造了李鐸書體,寫下了詩詞佳句,翰墨回報社會,成為一名被當代社會各界共識共知真正的藝術大家。

       “我愛我的祖國——李鐸詩詞書法展”即將於8月16日至28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我相信這是獻給黨的一份厚禮。

熱詞:

  • 李鐸
  • 藝術家
  • 書法家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