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17:4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余嘗題畫曰:“信手拈來,都是鄉思,奈何!”我的故鄉在江海平原,田園深處。彎彎小路,清清流水;竹林村舍,綠樹如雲。鄰里笑語,雞犬之聲相聞。我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度過的。至今夢中,每每出現老宅故人情景,象一場場放不完的電影。我的畫筆,情不自禁要畫家鄉田園,曾撰詩云:“大江此入海,兩岸百里平;鹹謂無可畫,偏向幽處尋;翠竹掩村舍,淺水映草青;月明煙籠時,更起故園情。”故園之情,拂之不去!

       如今生活在城裏,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空調電器、書櫥衣櫃,都裝得滿滿的。相比青少年時代的寒酸貧窮,真是天上人間!為什麼還要懷戀故鄉呢?對故鄉的懷戀,本人之常情;文化與環境的改變,更覺其彌足珍貴。

       八十年代時我去鄉下,發現原來繪于墻頭的水墨畫少了,舊了,沒有新的産生。我意識到這種民間藝術行將式微。忽然覺得那些畫跡珍貴起來,急忙收集摹畫了一些資料。數年後,這種流傳不知幾百年的民間繪畫,終於絕跡了。接著,老鄉的眠床換成了高低式,原來的雕花架被劈了。液化氣灶方便乾淨,傳統的磚灶也逐漸減少了。

       進入九十年代,鄉村裏一幢幢新樓房拔地而起,我們為之歡呼。幾年後,我發現舊瓦房越來越少,其勢必將趨於滅絕。各處都在舊城改造,連小鎮也是如此。昔年石鋪小街、涼棚小店,已不復存在。我又猛然覺得那些舊房子變得珍貴起來。在西式小樓的映襯下,我發現它很美。這種樸實的,曆盡滄桑的美,是任何新房子所不具備的。這種建築式樣代表千百年來積澱的文化,徹底消失後,後人將無從了解那些時代建築美的歷程。然而時代在前進,人們無限制地嚮往更為舒適的生活,天天在蕩滌舊的,建造新的,誰還有工夫“憐香惜玉”呢?老屋清夢,只有在畫中隱約再現,留作紀念了。

       當我們為鄉親們的物質生活改善而高興時,卻發現環境也大不如前了。由於耕作方法的改變,産生一系列的環境變化。昔日長長的小河被切斷,有的乾脆被填平;很多河溝被垃圾壅塞;小河溝年久失掏而淤淺甚至乾涸。兒時游泳過的、隨處可見的清水已經很少了。只有茂盛的樹木莊稼,還年復一年地生長。田頭已經聽不到悠揚抒情的古老山歌,小姑娘小夥子已不安於務農,一個個奔向城市;夜晚也不見了當年的學文化、文藝演唱活動……

       也非獨我家鄉如此,世界上都有這種情況。大家為著搞經濟而奔忙,物質豐富了,精神卻淡薄了。所幸的是,目前如果深入到鄉村裏去的話,還能找到許多接近於昔時的田園美景,尚留著的小河、竹樹和粉墻黛瓦的民居,可供我們去領略、流連,應該趕緊把它拍攝下來、畫出來。我想:我對家鄉田園的懷戀、對大自然的珍惜,正好契合了一種社會文化意義。這種意義已不同於古代田園詩的隱逸情趣,卻是現代人的審美理想。人們永遠喜歡充滿陽光的田野、清清清的流水、新鮮的空氣、茂盛的樹木莊稼,拿我們的中國畫筆墨把這些風景畫出來,這是畫田園的山水畫,就叫它“田園山水畫”吧。畫中清純的美,多少能喚起人們對美的留戀和嚮往,使故鄉田園情結常駐于畫中。                     

1996.3.于海門
發表于1997《東洲美術》與“東洲美術網”、2011《畫院》雜誌

熱詞:

  • 藝術家
  • 張正忠
  • 藝術
  • 畫家
  • 搜索更多藝術家 張正忠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