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一個人的精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7:4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夏日的午後,筆者如約前往採訪張飆先生。張飆先生原為中國書協駐會副主席分黨組書記。現為中國書協顧問,中國藝術報社社長,中國書協中直分會會長。

       一走進張飆先生的辦公室,滿滿一墻的書便映入眼簾,四面素潔的墻壁上挂著幾幅國畫,一看就知主人是一個淡雅脫俗的人。他一點沒有“幹部”的架子,談吐幽默,待人真誠,還有一雙睿智的眼睛。

       “記者生涯是我最愛”

       1981年,張飆在全報社地方記者中用稿的數量名列第一,而且上了7個頭條,也是第一。這一年,他還發表了一個電影劇本,一篇科幻小説,與別人合作發表了一篇報告文學。就是這篇報告文學,後來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當然,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巨大的努力和辛苦。

       張飆1978年夏到《中國青年報》工作,1979年3月正式當上了該報駐四川記者。作為工科院校畢業、而後又到工廠、從工廠團幹部上調到四川團省委的他,一跨進記者隊伍,就發現了自己諸多不利條件:沒學過新聞,沒幹過新聞工作,在四川他是“外鄉人”,沒有可提供信息的“網”。經過長時間的摸索,他知道了,新聞是一個載體,不僅要寫事實,還要寫真情實感。

       1983年10月,他被派隨同胡耀邦出訪日本。8天走5個城市,他寫了11篇稿子,而且篇篇都被安排在重要位置。回國不久,他描寫隨訪記者團的報告文學《中國記者》又在《成都晚報》上連載。曾有人向他取經,他笑笑:“我在日本,無論多晚睡覺,之前一定要記下當天的感受、見聞。所以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回來後,體重減輕了7斤,卻有兩大本筆記。有些,就是在回來的飛機上採訪的……”

       1984年,張飆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統計起來,他曾經6次獲中國新聞獎,9次獲全國科技報系統優秀作品獎,這在現今的記者中也是少見的。他還首創把中國古詩詞“引入新聞”,為各界名人的通訊配詞,深受好評,他倡辦並親自編輯的欄目“科海甘辛院士風采”被評為全國名牌欄目。

       記者是最崇高的職業。張飆説:“如果你想做一個真正的記者,那麼,你所有的才能、優秀品質、犯過的錯誤、經過的磨難,各種心靈的痛苦,都會變成你獨有的財富。”

       “書法令我著迷”

       “記得1985年我調到《中國青年報》當夜班編輯,淩晨4時下了班,還得等一個小時天才亮,於是我就寫毛筆字,把當天新華社的新聞稿紙全部寫滿,早班車就該到了。儘管上了7個小時的夜班,但書法就像是一種休閒方式,能使我的心境變得平靜,少有私情雜念。每天這麼兩小時,一點也不覺得累,反倒是感覺得到了最充分的休息。”多年來,書法已經成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他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談起書法,從高中開始,老師就要求他們用毛筆寫作文,開始時寫一篇作文,得謄寫一下午,結果寫得還不好看,可見光是認真還不行,還得臨摹別人的字。“郭沫若和啟功的字對我影響很大。啟功的作品我有一整套。”一直到現在,他還保持著臨摹的習慣。即使工作忙得沒時間寫,他也要讀帖,“這是一種享受。當然,沒有創作的書法家是沒有什麼藝術生命的,臨摹是基本的,但一味地臨摹別人,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的創作,也是不完美的。就像最近為慶祝建黨85週年,我就寫了一首詩,自己寫出來,舒坦。”他得意地把作品拿給我看。不過已經印刷成冊的作品,並不像現實作品那麼有觀賞性,因此張飆建議我:“看書法作品,還是到展覽廳看有氣勢。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藝術的氛圍。”

       “遍臨百家,自成一家。”他談到,“工夫要在書外,要經常琢磨,練習。”從倉頡造字到如今的電子時代,漢字在中國人生活中的位置無可替代,但在當今電子無紙化的大環境裏,張飆還是認為“藝術最好不要和電子結合,容易造假,以前我就見過不少冒充啟功印章的,這不道德呀。”

       有人認為書法面臨衰敗的窘境,不過張飆卻不以為然。“要説危機,書法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家開始用圓珠筆時就已經危機過一次了,現在的首要任務只是如何更好地開展書法普及和教育工作,畢竟現在不像過去是全民學書法了,不管人們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學書法,都是值得提倡的。學書法不僅可以學習歷史,還可以陶冶情操。”張飆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時,就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書法展覽,有面向農村的,有面向公務員的,有面向中小學生的,還有大字展……種類繁多,目的只有一個:普及書法知識,擴大書法愛好者隊伍。這種做法得到了良好的回應,每次搞展覽,都能收到上萬幅作品。説到這裡,張飆開心地笑了。

       “童年生活使我感覺永遠像個大哥”

       “童年時候,由於一些原因,家裏只有我來照顧弟弟妹妹,每天照顧他們穿衣、吃飯,當時我才9歲呀!”説到這裡,張飆頓了頓,看得出他的思緒又回到了那段歲月裏,“弟弟妹妹每天都要聽我講好幾個故事才睡覺,因此也養成了我從小就泡圖書館的習慣。當時我把《水滸》、《三國演義》、《紅樓夢》都看完了,記得還看過《聊齋》,不是現在這個版本,那個版本裏還配有插圖和詞,一首首詞看得我真著迷呀。”説到這裡,他就像個孩子一樣爽朗地笑了起來。從那時起,張飆開始了詩詞歌賦的創造。迄今為止,他已經在各大報刊上發表了大量作品,大多收集在《張飆詩詞選》中。

       小時候照顧弟弟妹妹的經歷對他影響很大,因此到了工作單位,他也不由自主地當起了“老大哥”的角色,以前中青報的人都親切地叫他“老飆”、“飆大哥”,甚至“飆大叔”。看不下去自己的下屬——一個知識分子整天悶頭搞創作,1000元的月工資得養四口人,於是他在當書協副主席時,積極推廣書法展覽,為書協籌集了不少經費,職工的收入也搞上去了。但他卻給自己定了幾個“絕不”:絕不給自己搞專場書法展覽,絕不給自己印刷書法作品集……這使我想起一句別人向我介紹他時的評語:“他是個正派人。”

熱詞:

  • 張飆
  • 書法家
  • 藝術家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