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發現美 創造美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0:4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為畫家最基本的能力,應該是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由於畫家審美觀、藝術修養、觀察方法的不同,面對同一事物,可以産生不同的感受,他們會得到不同的領悟,從而産生不同的情思。

       當人們欣賞一件藝術品時,能領略它的感情,感受到它的生命,它才有價值。這樣説並不是不要追求形式美感,而只是説明:美的外表重要,獨特的內涵更重要。藝術之美首在精神,筆墨、藝術處理等都只是傳達意念所使用的工具。就是那些追求主觀印象的傳達,偏重個性、感性的現代繪畫作品或者著意于筆墨情趣繪畫形式美感的作品,只要它是畫家的心血結晶,傳達了畫家在生活中領悟的美與情思而不是無病呻吟或者自己也不知所云的作品也是如此。

       過去,我們的創作原則,是所謂的革命的浪漫主義與革命的現實主義相結合。由此也出現了一批符合這一原則的優秀的作品,如歌劇《白毛女》,繪畫作品《血衣》、《開國大典》、《八女投江》等等。

       藝術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我們在學畫時,往往注意技巧的磨煉,而對十分重要的觀察、聯想、創造能力與藝術修養卻往往不夠關心。缺乏了這些,要在生活中發現美,獲得啟迪與靈感,從而産生情思,並在鑄造藝術時使之昇華,找到表達情思的藝術手段,就必然遇到許多困難。許多基本功不錯的同行,畫不出成功的作品,大約受此困擾的成分不少。鄭板橋的那首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正説明了認識世界是痛苦的,困難的。“畫到生時是熟時”辯證地説明了這種關係,愈畫愈“生”,這“生”是因要找到表達新的認識手法,而“熟”我認為可作為成熟的熟來理解,這可能有些杜撰,但這樣對藝術創作是有好處的。

       前幾年去晉祠遊覽,參觀聖母殿,久已聞名的33尊宋代彩塑,果然名不虛傳。那些侍女秀麗嫵媚,體態婀娜,神態各異,楚楚動人,儼然是生活中窈窕淑女的化身。尤其是那座王朝聞先生早就介紹過的侍女,其面部確實優美與傳神。我欣賞她的面部刻畫,更欣賞她微向左側的面部與微向右方伸出左腳的動態。這個動態是那樣的優美傳神,當我審視她時,似乎感到她含情脈脈地向我走來。不研究生活,不費盡心血,哪能取得這樣使人流連忘返,使人感情激蕩的藝術效果。漢代霍去病墓雕塑是眾口皆碑的意象作品,其中“臥牛”、“躍馬”的脊背同樣都有一條運動著的線,不同的線使石雕産生了不同的具有個性的運動感,由於線的運動符合馬與牛的個性與特徵,從而使這些石雕獲得了永久的生命力。作者倘若沒有慧眼識美的能力,怎麼能發現這種具有個性的、具有生命力的線,並創造出這樣非同凡響的作品。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逛深圳世界之窗。看罷節目出來,二人邊走邊看門前陳列著的世界各地的5件雕塑複製品。幾年後的今天我已記不清那件歐洲的雕塑是否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但對它健美的身軀仍記憶猶新。它似乎是力量與美的化身,強烈的藝術表現力令人信服地感到它是英雄。顯然,作者在這件作品上傾注了強烈的激情與心血。它是寫實的,但顯然比生活原型更理想。當走到中國的天王塑像前時,那不符合解剖結構的造型,尤其是背部的簡單化處理,不免讓我感到汗顏。它雖不是我的作品,但它是中國的!當我走到馬路邊,準備乘車返家時,情不自禁地又回頭看了看這兩座雕塑。我頓時呆住了:天王活了,它的衣巾在飛動,威風凜凜,令你感到它就是法力無邊的神,它的氣勢遠遠超過了西方的那座雕塑。“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藝術創造,真令我為之感到驕傲。東西方雕塑家不同的審美觀,不同的藝術手段,都同樣成功地發現並創造了表現自己理想與感情的作品。他們在生活中觀察、尋找、發現了不同的美,然後按照自己的意願,傾注了自己的心血,鑄造出了千古不朽的作品。
       (作者:馬西光)

熱詞:

  • 馬西光
  • 藝術家
  • 中國美術家協會
  • 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