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張宏林,山水畫家,臨洮人。臨洮是西北歷史文化名城,有極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它從遠古開始就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萬里長城的秦長城從這裡開始。臨洮一直是各民族雜處,也是各種統治勢力的拉鋸地帶。它的重要因為軍事,無數英雄曾在此建功立業,唐代著名大將軍哥舒翰的記功碑至今依然屹立。它的重要更因為經濟文化,它是東部西域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必要從這裡經過。中華民族藝術的意味也最先從這裡發端,馬家窯彩陶文化是臨洮的驕傲。老子李耳的家族從臨洮發祥,傳説老子著道德經五千言後,騎青牛出函谷關,在他的老家臨洮的東山,飛升成仙了。在老子升仙的鳳臺遺跡,後人為了追隨先賢的道德學問在此建立了超然書院。正因為有悠久的尚武崇文傳統,才可能涵養出唐代大詩人李白,李賀,李白李賀的祖籍是臨洮。“白賀是鄉人”,張宏林生於斯,長于斯,一直受這樣歷史文化大傳統環境的培養,自會具備一種豁達的氣質。凡接觸過他的人都能感受到。
張宏林熱愛生養他的西北山水,對於西北山水精神的追求,由感性的自發狀態逐漸成為理性的自覺。為了心中的山水,他曾深入甘肅,青海,西藏,新疆,足跡遍佈大西北。在與西北大自然的近密接觸中,他在生存極限中獲得過與高原山川的神交;在生與死的生活極限裏他曾給與並獲得“過命”的友誼。所有這一切都對張宏林的山水畫有著極為顯見的影響。雖然還不成熟,(也許成熟了反而失去了更多)張宏林畫出了當代山水畫家畫不出的東西,那是一個大西北人所特有的精神,“握雪為餐,納天入懷”這不只是大西北的自然風貌。
一個沒有到過大西北的山水畫家,只能算半個山水畫家。在西北雪域高原,戈壁大漠的對比下,東部的崇山峻嶺就會變得小山小水。中國地理幅原遼闊,東西部是兩種地貌,也因此歷史文化精神的積澱內容不同,正是這不同及互補匯成了完整的中華傳統文化。一陰一陽謂之道,陰柔陽剛,從文化美學意義上講,西部偏于剛烈,東部偏于柔美,剛柔相濟是中華文化精神的全部。臨洮地處中國版圖中心,它連接著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自然也是兩種歷史文化的結合處。張宏林明白,了解兩種文化傳統,對自己山水畫研究學習的重要。2003年後,張宏林來到北京開始了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院的進修學習。他在認真的研究文人山水畫的傳統,同時,也開始了遊歷東部自然山水並寫生。他有意識的放下原來的故我,在學習文人山水畫傳統中試圖去建立新我。張宏林近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研究學習卓見成效。
張宏林的山水畫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其實這關注更多是對他的未來充滿期望。這也好比當今的時代,大家對西部的經濟發展充滿了期望和熱情,也必然有對西部文化乃至藝術充滿的期望和熱情。是的,西部應該有無愧於歷史,又光彩于未來的時代藝術,對於張宏林來説就是當代西部山水畫。
我相信,這用不了多久。
(作者:劉牧,1974年生,山水畫家。畢業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1988年曾任職于中國畫研究院,1992年曾任職于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現任中國國家畫院(原中國畫研究院)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