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畫廊 >

張曉淩:生活化的書法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10:3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書法家王藝個人簡介

張曉淩

    張曉淩,一九五六年生, 安徽阜南人,著名美術評論家。一九七九年畢業於安徽阜陽師範學院藝術系,一九八八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碩士學位,一九九一年獲博士學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生院院長。主要著作有:《中國原始藝術精神》、《中國民間美術全集?6?1服飾卷》、《觀念藝術:解構與重建的詩學》、《中國肖像?6?1十年精神史》等等。

    初識王藝,是他來報考我的博士生。簡單的交談後,只覺此人凝練、莊重中有幾分率性,甚投我意。除此,並無特異印象。越三日,燈下審讀王藝的試卷時,方有驚訝之感。其工謹絹秀的毛筆字所書寫的卷面,鋪陳有序,層次豐贍,奇磊相生,生意盎然,是我近10年閱卷生涯中所僅見。沉浸於此,恍惚間竟很難分清所批的高分是給一個書者的,還是給一個學子的。每念及此事,我常常感慨:多年來,讓我在昏沉深夜中擊節讚嘆者能有幾人?

    當今社會規矩繁冗,科技理性至上,加之世俗功利主義氾濫,培養出的人才模樣都差不多,遇到一個怪異的、有趣的、特立獨行的人物實屬不易。間或一二個個性張揚者,也大都流於扭捏作態。這種狀況,既讓人忍俊不禁,也令人扼腕長嘆。因而,王藝的出現,讓我甚為興奮。在我看來,他數年如一日的書寫狀態,由此釀成的“軟筆思維”和書者形象,不僅和所有的書家保持了足夠的距離,而且不可複製。所謂“軟筆思維”是我對王藝思維方式的命名,離開毛筆,王藝的思維頓顯癡滯;毛筆在握,則筆底世界元神流蕩,機杼獨出。我常開玩笑:剝奪王藝思維的唯一方式,就是奪去他手中的毛筆。竊以為,怪才者,不拘常態,斜裏殺出,自成一格,絕無同類,王藝當屬此列。

    以毛筆為思維的起點,使王藝的書寫略微意外地復原了書法的本質:在日常實用性書寫中彰顯書法的審美趣味與個性。從幼童到中年,王藝的個人機遇算得上跌宕多姿,然始終不變的,是其書者形象。跣足苦行般的書寫,佈滿王藝生活、工作的每個部分。毛筆不僅是書法書寫的工具,更是日常記事、生活實用的手段。平素,無論是筆記、著述、信札、便條、工作方案等實用性文字均以毛筆書寫,甚至於考試,王藝也保持這個習性。我曾細讀過這些日常的書寫,頗有斬獲,有兩點值得稱道:一是在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王藝思考所産生的精神活動蹤跡;一是可以看到王藝的匠心獨運:在還原書法實用意義的同時,彰顯其藝術性和人文價值。其高妙處在於,書法審美上的靈光閃現,不經意間,崢嶸于具體而實用的書寫中。細讀揣摩中,驀然間覺得,王藝一如古聖先賢們一樣,所執著的,是在一個個歷史事件的磨礪中來完成自己的書寫,而不是空洞地玩味形式。和先賢們不同的是,王藝的書寫背景被置換為龐大的現代都市,因而,他比先賢們要落寞了許多,時而生出形單影隻之感。但作為書者,他可以獲得這樣的安慰:他的日常書寫姿態,以及由此而來的生活化書法,在現代社會中是極為少見的,就是專業書家也很少人能做到這一步。另外一種榮耀,我個人認為更難有比肩者,那就是:毛筆不僅是王藝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王藝生命的一部分。

    私下揣度,王藝對書法的癡狂與熱情源於家族的記憶。在中國歷史上,對漢民族書寫方式産生影響之大者,莫過於以王羲之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在王藝心中,家族的記憶是穿越歷史的。也許就在幼童時期,追慕先賢的氣度與風骨,以書寫來回應先賢們開創的歷史,已成為王藝心中巨大的情結,也成為他習書的動力。幾十年楷書的臨習,尤其浸淫于王羲之、顏真卿書法的研究,使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後,臨遍古今碑帖,書路漸寬,技藝大進。在此過程中,作為守望者的王藝,始終以敬畏和純潔的心靈來繼承、研究、體味傳統書法的奧妙;同時,他努力扮演著文化對話者的角色,試圖把每一次研讀,每一次書寫都變成與先賢們的心靈對話。由此,王藝驚奇地發現:在傳統書法結體、構形、線條、墨色、章法、格局等蟲蟻泥沙般的變幻中,所透射出的,正是先賢們對自然大道的理解,是他們豐富的文化心理活動,也是他們曠達不羈的氣度。可以肯定,這種發現構成了王藝書寫的心理本源,而依託于這種本源的書寫無疑是樸實的,恬淡的,精神化的,更是自然的。其中還隱隱發散出魏晉先賢們的閒散與淡然。以此來觀察當代書壇,可以發現,王藝的這些品質,也正是現代書家們所孜孜以求的。

    古人講道法自然。我想,任何藝術,師心,師古人,而後師法自然,便最終能成為大道。王藝不僅師法古人遺跡,而且,能復原並保持書法所賴以生存的日常環境,並以此將書寫狀態置於生活的自然狀態中,把書法生活化。因而,其書法所表現出來的情趣和氣息便是自然的、淡定的,有別於外界的“為書法而書法”。把書法融入生活,書即“道”,“道”在書下,以此表達出藝術的本真,這也許就是王藝的學書之道吧。

    因此,每每品讀王藝的書法作品,但覺一股撲鼻而來的自然之氣,書卷之氣。其大字,往往碑帖相融,筆墨渾厚而意趣生拙。妙趣橫生、憨態可掬的結字,折射出王藝無處不在的童心與率真。老辣的用筆,充滿自信,在率意中暗藏鈍厚銳利之筆法,鈍而不滯,疾而不浮,逆折而行,看似筆拙且混沌一片,懸而觀之,則萬千氣象;小字以帖為主,雖重心偏上,然秀逸而勢巧,澹逸而不輕浮,不失魏晉風韻,蕭散有致,搖曳有風,一派天真,可謂形神兼備。生活化的書寫,情感化的演繹,更使其充滿一種清純,一片馨香,也足見其早年對二王書法的用心。這些特點,尤其表現在他的信札中。信札之書,小字行書的表現力極為充沛:自然的書寫,獨特的造型,爽利靈動的筆法,跳躍自在的點畫,似自然天成,風韻自在,且獨立風標。

    王藝喜沉默,少言語,但厚重中有清華之氣,雖謙和卻不掩其錚錚傲骨。為人處世真誠、凝重、練達而率真,無狂狷氣。在書法天地裏,他已找到一條和自己秉性、修為互為一體的道路,假以時日,必有大成。我們能做的,除發自內心的希冀外,餘下的,只是靜靜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