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趙無極(資料圖) |
趙無極畫室的頂棚裝有自動調光設備 |
趙無極(前二排中)和他的中國學生 |
(文/康弘)
趙無極:在巴黎重新發現中國趙無極是一個寫在現代藝術史冊上的名字,他的繪畫作品運用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技法,抒發了飄逸玄妙的東方心性,其獨特的極具個性的繪畫風格使之成為聞名當代世界畫壇的抽象派繪畫大師。
深厚的東方文化背景
趙無極是宋朝皇族的後裔,1921年2月13日生於北平,六個月時隨父母遷居南通。祖父是名秀才,父親是銀行家、收藏家。“無極”的名字是信奉道教的祖父給他起的,這一哲學思想也構成了趙無極藝術理念的內涵。
喚醒趙無極藝術愛好的是青銅器,這是中國藝術最重要的部分。14歲時他選擇了繪畫這個職業。當時母親希望他在父親的銀行工作,從而有一個安定的未來。但是父親卻支持他當畫家的願望,認為他若去管理銀行,銀行必定倒閉。父親還親自陪同趙無極到杭州考學,使他順利地考入杭州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
當時的杭州美專人才濟濟,趙無極的老師是吳大羽和潘天壽。朱德群比他低一班,吳冠中比他低兩班。
趙無極6歲便開始學習書法,書法為他造就了與西方畫家不同的基礎,使他的手更靈活,視點也更開放。當時,潘天壽先生總要他臨摹古畫,他不喜歡,就不用心畫,想方設法逃課,甚至有時從教室的窗子跳出去,氣得老師要開除他,還是校長林風眠先生把他留了下來。他不願意接受傳統中國畫的觀念,認為中國繪畫從16世紀起就已經失去了創造力,只會抄襲漢朝和宋朝創立的偉大傳統,在重復和臨摹間停滯不前。不過,他喜歡傅抱石的作品,他的畫對趙無極有很好的影響。
畢業後趙無極在杭州藝專任教6年。他是學校裏最年輕的教師。他受到林風眠的指教,從中學到的不是具體的繪畫技巧,而是林風眠敢於創新、追求藝術自由境界的精神。
這時他開始嚮往西方的繪畫藝術,林風眠勸他到國外留學兩年,併為他預留了一個教授的位置。他選擇了藝術之都法國,因為法國既保持傳統,又有創新的東西。他告訴林先生,如果自己能夠靠創作生存,就留在那裏。但林先生提醒他不要幻想,因為還沒有一個中國人能做到這一點。
初到法國
1948年2月的一個下午,趙無極乘坐“安德烈 勒龐”號郵輪離開上海,這是艘老客船,巧的是他的老師林風眠在25年前也曾乘此船赴法。36天后趙無極抵達法國,並從馬賽轉道巴黎。他的當銀行家的爸爸給了他3萬美金作為留學經費。
抵達巴黎的當天,正是愚人節,他卻做了個聰明的決定:立即到盧浮宮去。他不顧旅途勞累,直奔藝術的殿堂。他呆立在達芬奇、奇馬布埃、喬托、安傑裏柯的作品前,看到了和中國畫完全不一樣的另一種繪畫——真正的西方油畫。儘管他對中國的水墨畫掌握得得心應手,可他不想走快捷方式,不想到法國來炫耀中國功夫。他不願被扣上中國畫家的頭銜。他不願像到巴黎的許多中國畫家那樣,一頭鑽進中國人的文化圈裏,在中國城附近租個房子,不停地畫“中國特色”的東西,向法國藝壇兜售有“禪味”、“道味”的水墨畫或油畫,儘管這樣可能會很方便,甚至在開頭的日子裏很稱心如意,然而數十年下來,即使是有著極高藝術天賦的移民畫家,也會永遠游離在法國社會的邊緣。“到人家的地方,就要往人家的高峰上攀登。”他知道蒙巴納斯是法國藝術家集聚的地方,所以剛到巴黎就在那裏租了房子,結交了許多法國藝壇的“主流人物”,直接從“文化邊緣”奔向了“藝術中心”。
初到法國,他每天要學法語,做繪畫實踐,還要和各國畫家一起交流藝術感受,全身心地汲取西方藝術的豐富營養。在離開中國之前,他曾崇敬地臨摹過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的作品。沒想到他在法國南部的畫室,居然一度比鄰于畢加索的畫室。這位當時已屆八旬的老人,一心沉醉於繪畫之中,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見。但他對趙無極非常親切,每次在畫廊見面時,他都熱情地招呼:“矮個子中國人!”若趙無極不在,他也會問:“那個矮個子中國人來了嗎?”還有畫家米羅、馬蒂斯也對他非常友好。後來,他一直與馬蒂斯兒子開的畫廊有著很好的合作。他與聲震全球的雕塑藝術家賈科梅蒂相鄰17年。這幾位大師對他都很有影響:畢加索的結構、馬蒂斯的顏色、米羅的開放觀念,都啟發了他對空間自由處置和掌握的能力。
在大師的環境裏,在巴黎充滿浪漫氣質與藝術的氛圍裏,趙無極和他的藝術快速而茁壯地生長著。他到法國後的第二年,克勒茲畫廊就為他舉辦了個人畫展,使他一舉成名。1949年趙無極結識了對他的命運起到很大影響的詩人米肖。1950年他與米肖合出了第一本書。在那一年他簽下了第一個合同,開始自食其力。法國的寧靜使他可以不受干擾地工作和思考。他的藝術有了更自由的空間。
在巴黎重新發現中國
趙無極早期研習意大利、荷蘭和法國的古典繪畫,並深受西方現代派藝術大師畢加索和馬蒂斯的影響,創作以人物和風景為主的具象油畫。1951年他在伯爾尼參觀畫展時看到同樣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保羅 克利的畫作所蘊含的內在世界和他的感覺十分相近,從而受到很大啟發。此外,塞尚在風景畫處理上的不拘形式,色彩自由變調的風格,對他也有不小的幫助。中國傳統哲學,特別是老莊的道家思想對他影響也很大。趙無極喜歡中國的青銅器藝術,很是鍾情范寬和米芾的作品。在欣賞和品味了許多西方作品之後,他轉向了內心的中國,轉向了曾想遠離的文化和藝術。他發現自己的民族是一個很幸運的民族,中國的好東西實在太多了,青銅器、瓷器、書法、繪畫……重要的是怎樣吸收和消化,怎樣把這種優秀的傳統和影響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趙無極移居法國之時,正是歐洲的抽象繪畫和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群雄並起之際,趙無極順應了這個藝術趨勢,自1954年起,他的繪畫轉入抽象,那些如同甲骨文或鐘鼎文樣的抽象符號,浮動於虛無的空間和變幻的色彩之中,充滿東方神秘的象徵意味。其作品以形象的題目提示內容。他是用了六年時間的學習,才過渡到抽象繪畫的。1959年後,他作品中的那些符號逐漸解散、消失,進一步擺脫了描寫性和情節性,畫面為自由的筆觸和大片的韻律十足的各種顏色所代替,愈加直率地表現精神和情感,藝術風格也日趨成熟。甚至許多作品沒有題目,僅以創作日期命名,目的是讓觀眾不受任何畫面以外的因素影響而直接體驗繪畫意境,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他喜將大幅畫布鋪於地面作畫,用大筆在無拘無束中盡情地自由塗抹,在撲朔迷離的色彩、光線和複雜多變的空間結構中抒發感受和描繪幻象,形成了自己獨創的抽象繪畫風格。
在巴黎,他重新發現了中國,重新找到了藝術的本源,獨創了“抒情抽象派”的繪畫風格。其間隱含著大自然的神韻和中國文人畫的意境,充滿著東方的神秘與中國的詩情。
趙無極在歐美各國寫生、遊歷,隨著知名度的上升,在各國多次舉辦展覽。進入20世紀60年代,趙無極的藝術風格日趨成熟,繪畫中洋溢著神秘的東方氣息,如行雲流水,氣韻十足。法蘭西學院華人院士程抱一先生曾這樣評價他的藝術創作:“他吸取了西方藝術的偉大之處。與此同時,也發現了東方文化之精彩。”他于1964年成為法國公民。
趙無極説:“人們都服從於一種傳統,我卻服從於兩種傳統。”他是以西方的表現形式發掘中國的藝術傳統和藝術精神,將西方的抽象融入了東方的意象之中。他的盛期作品是一個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讓人生發出許多投射了審美聯想的幻覺,從中疊印出一個充滿生命律動的自然世界。
趙無極承認:“如果説巴黎的影響在我作為藝術家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是無可否認的,我必須説,隨著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漸重新發現了中國。我最近的畫作自然而然地反映中國。或許悖謬的是,這種深遠本原的歸復,應該歸功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