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濟南14個非遺項目的老、中、青三代28位優秀非遺傳承人在棗莊市參加了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他們不俗的手工技藝讓觀眾驚嘆不已,很好地展示了濟南非遺手工技藝水平和傳承保護碩果。多年來,濟南文化部門嚴格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不斷完善非遺保護機制,制定了有效保護措施,並積極深入民間開展大規模普查、發掘工作,不遺餘力地進行整理、申報工作,鼓勵支持傳承人廣泛開展傳習活動,目前濟南非遺保護工作已取得顯著成績,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健全保護體系紮實推進普查申報工作
2010年,市非遺保護中心在市群眾藝術館正式掛牌成立,各縣(市)區非遺保護中心也相繼成立。同時明確了全市非遺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並設立專項保護經費60萬元,為非遺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物質保障。這標誌著濟南非遺保護長效工作機制初步建立。
本著“深入調研、全面記錄、突出重點、精心整理”的原則,市文化部門自2006年始便多次組織專業人才組成普查隊伍深入民間開展大規模普查工作,積極發掘、搶救瀕危項目。經不懈努力,共普查非遺線索3000余條,記錄整理項目資料400多個,徵集各類實物800余件,普查範圍涵蓋濟南10個縣(市)區,普查項目全面涵蓋10大門類,同時共走訪了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500多人。經普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濟南非遺資源的種類、數量、分佈狀況及生存現狀。
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市非遺保護中心及時按照國家非遺保護中心公佈的分類明細將全市普查所得典型實物、文獻、音像等資料進行細緻歸類整理並分檔儲存,建立了較完備的非遺資源檔案,並按照省級檔案室標準,建立了專門的非遺檔案室和非遺數據庫,編輯出版了多卷《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介紹了濟南非遺項目。
針對章丘芯子、花鞭鼓舞、濟南面塑等一批文化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技藝精湛、生存現狀瀕危的項目,濟南進行了系統深入地挖掘整理,並嚴格按照非遺保護名錄申報程序認真填寫申報材料,邀請省級專家、學者對項目進行論證,幾經遴選才最終確定申報名錄。目前濟南已成功申報國家級名錄7項、省級名錄33項、市級名錄176項,項目數量位居全省各市前列,很好地展示了濟南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