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産:變幻莫測的唐傳形意拳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15:5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唐勝軍在向學生傳授唐傳形意拳。

       形意拳屬於象形拳,與少林、太極、八卦並稱為我國武術四大名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模倣一些動物的捕食及自衛動作而成,即所謂“象形而取意”。從清朝乾隆年間起,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得到廣泛傳播,是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武術拳種。自幼習武的農民唐維祿因熟練多拳種,帶藝拜形意拳三世傳人、天津中華武士會會長李存義為師,學成後,到漢沽沿海漁村教授形意拳的練法。在教學過程中他兼容並蓄,融多家拳派的技藝于一體,形成唐傳形意拳。2009年,唐傳形意拳被列入濱海新區漢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日前,記者在漢沽青少年宮操場上見到了唐傳形意拳的第四代傳承人、唐維祿的重孫唐勝軍。他介紹,曾祖父唐維祿當年練形意拳主要是因為時代使然,讓形意拳實戰性最強的武術技法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形意拳是內家拳,曾祖父所傳授的形意拳要領是心意誠于內,肢體形于外,內意和外形高度統一。有內無外不成拳,有外無內難成術。該拳套路的要領主要在於象形取意,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即外形上模擬虎、猴等十二種飛禽走獸的動作形象,拳法上則用五行拳暗勁練法,也叫鷹捉。即劈、崩、鑽、炮、橫為主,取無形生克之意。運使之法為斬、截、裹、跨、挑、頂、雲、領,謂之“八字功”。

       他説,唐傳形意拳的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三體式分雙重、單重、鷹捉式、虎爪式。站樁時,要氣沉丹田有意唸有氣感,手關節有響動。練三體式時,一般一次在半小時以上,一天兩三次。練劈拳時是用暗勁練法,要有勁路和力點,劈拳似斧起勁在腕,鑽拳似閃肘打,劈鑽二法的步伐都是進退步伐,順步,拗步,形意的槐蟲步。崩拳似箭,左腿崩,右腿崩,換影崩等。炮拳似火,吸手炮,捋手炮,虎形炮,震手炮。橫拳似彈,順步,拗步,橫拳變化,站左進右,站右進左,變化各種拳法。

       他歸納出唐傳形意拳的四大特點,即:簡潔樸實,動作直來直往,一屈一伸,節奏鮮明,樸實無華,富於自然之美。動作嚴密緊湊,“出手如鋼銼,落手如鉤竿”,“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發拳時,擰裹鑽翻,與身法、步法緊密相合,周身上下好像擰繩一樣,毫不鬆懈,沉著穩健,身正,步穩。“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要求寬胸實腹,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勁力舒展沉實,快速完整。要求“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動作強調上法上身,手腳齊到,一發即至,一寸為先。

       他告訴記者,唐傳形意拳練法上要求“起如風,落如箭”,出拳有力,剛柔相濟,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內煉操守、強健體魄,富於實戰的效果。

       目前,漢沽老少習練形意拳的人頗多,為了保護和傳承唐傳形意拳的系列練法,唐維祿的後人唐勝軍堅持每週六、日,到漢沽青少年宮向青少年傳授拳藝。

       新聞鏈結:自清乾隆年間開始,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廣泛傳播。河北深州人李老能衍編了形意拳後,形意拳得到不斷的發展。世居寧河東豐臺村的唐維祿,20歲時跟武術家申萬林習武學藝,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在寧河一帶頗有名氣。後經申萬林介紹入津,帶藝拜天津中華武士會會長、形意拳三世傳人河北深州俠士李存義為師,學練形意拳。學成後,到漢沽沿海漁村教授漁民形意拳的練法。他所傳授的形意拳技藝融合了多家拳派的技藝,獨成體系,故稱唐傳形意拳。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形意拳
  • 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