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百年的“婺劇變臉”國家級非遺不姓“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16:2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種流傳百年的民間技藝,它為什麼突然銷聲匿跡?

       半個世紀之前,舞臺邊上叫好圍堵者,他們在追捧什麼?

       那些日漸稀朗的傳承者,曆盡滄桑,他們又在堅守著什麼?

       2008年,隨著江山變臉、耍牙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婺劇變臉中的重要一派——江山變臉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

       2008年,江山婺劇團的民間戲曲“二合半班”變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隨著這份名錄的面世,婺劇變臉中的重要一派——江山變臉逐漸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時隔數年,江山變臉今如何?這個夏天,是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傳播與創意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産調查實踐第三年,他們把目光落在江山婺劇變臉。7月6日,該學院實踐隊赴江山婺劇團。透過他們的眼睛,我們一起來了解江山婺劇變臉。

       非遺名錄裏,“婺劇變臉”後差一點沒有“(江山)”的標注

       江山婺劇團的前身是金華五恒劇團,1958年底遷入江山,始稱江山縣婺劇團。它是婺劇“二合半班”的代表劇團。“二合半班”是金華、衢州等地區流行的婺劇戲曲班社之一,是指兼唱昆腔、亂彈和徽調的戲班,最早出現在清朝嘉慶年間,鼎盛時期是在道光、咸豐、同治年間。

       江山婺劇團表演上有許多技巧,其中的“變臉”、“耍牙”是招牌。江山婺劇變臉特技誕生的確切年代已無從考證,從傳人張新錢生活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100年。

       因為這份歷史的淵源,在對婺劇變臉絕技的非遺申請上,江山婺劇團有了十足的實力。不過,實踐隊的學員們説,通過幾天的考察,特別是跟江山婺劇團團長毛向陽老師的交流,他們發現,如果沒有婺劇團成員以及前輩們的一起努力,或許今天的國家非遺名錄裏,“婺劇變臉”後不一定有“(江山)”這樣的標注。

       可是,作為婺劇大戶金華,在非遺名錄裏,為何沒有出現“婺劇變臉(金華)”的字樣?金華市文化局文化産業非遺保護處處長邵芙春解釋説,金華的婺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就已經包括了婺劇變臉等六大劇種。在非遺申報上,各地既可以以戲曲劇種申報,也可以以戲曲中的某一特技申報,於是,婺劇裏的“變臉”在金華、江山便有了不同的申報性質,但“變臉”的內容和意義差不多是重疊的,這樣的情況還發生在蘭溪灘簧、浦江亂彈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上。

       “油彩變臉”是目前江山婺劇變臉的主要特色

       變臉作為婺劇表演的絕技之一,和川劇有些共同點,它們都是有情緒的。不過,與川劇變臉的華麗驚艷,可以單獨表演不同,婺劇變臉則更多地是為情節而生,它不能單獨表演,在整個劇目表演當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婺劇變臉分“自然變臉”、“油彩變臉”、“吹臉”、“扯臉”四種。

       “自然變臉”即運用氣功改變臉色,來表現人物各種不同的感情。它需要表演者化淡粧,巧妙地運用憋氣技法,使面色在一剎那間呈紅、變紫、發青、轉灰……這個特技對內功要求很高,毛向陽老師也會“自然變臉”,不過與他的師傅姜志謙老師相比,他在一些內功的技巧上已稍作了一些改變,但自然變臉的效果還是老一輩的爐火純青。

       “油彩變臉”是目前江山婺劇變臉的主要特色。油彩變臉,又叫抹臉,即以油彩顏色的變化來表現人物的臉部表情。根據劇情發展,角色心態的變化,演員將手掌上的油彩快速地往臉上均勻一抹,整個臉立馬變色。在表演中,會有噴火及馬童翻跟鬥來轉移觀眾視線。看起來容易,但婺劇演員要在臺上不露出破綻,在短時間內做到速度快、臉抹勻、手乾淨,非千錘百煉不可。

       “吹臉”,是將粉狀顏料利用口吹使其粘在臉上的變臉方法,一般是在“油彩變臉”之後,此時臉上有油彩,容易粘住。

       “扯臉”則剛好與“油彩抹臉”的程序相反。“油彩抹臉”是一張張地抹上去,具有不可逆的性質,“扯臉”則是事前將臉譜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

       婺劇變臉的經典摺子——《火燒子都》

       婺劇變臉在通常的演齣劇目中很少被使用,因為婺劇變臉必須有它特定的條件,首先是劇目中的人物必須有著大起大落的變化,並且最終以死亡為結局。《火燒子都》是婺劇變臉的經典摺子。這次實踐隊前往江山婺劇團,毛向陽老師為前來的學員們精簡表演該劇的高潮部分。

       在《火燒子都》一折中,子都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為搶頭功暗殺大將潁叔考,凱旋後,皇上為其大擺筵席。子都在宴會上內心複雜,幾杯酒後,産生幻覺遇見潁叔考的冤魂,驚惶失色。在毛老師精簡表演的三四分鐘時間裏,每次猛火出現的瞬間,另一副油彩臉面就會出現,短短的時間裏,毛老師的臉部由原來的武小生粉臉變白臉、綠臉、紅臉、黑臉,最後猛對杯中吹氣,金粉飄起粘上黑臉,變成金臉,他挺軀仰倒,全劇告終。

       學員們因為是親眼目睹,所以更加體會到了變臉為婺劇畫龍點睛的意味。實踐隊的冉楚遜説,如果觀眾要對效果較真,油彩變臉肯定沒有扯臉的效果來得細膩華麗,近看婺劇變臉演員的臉,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有些地方還沒有抹勻,不過觀眾進入了劇情,這些遠看時可以忽略不計的瑕疵,讓他們這些實踐隊的成員都驚嘆演員對內心情感的把握是如此到位與傳神。

       江山婺劇變臉的傳承人,代代使命不同

       説起江山婺劇變臉,不得不提及一位婺劇老人——姜志謙,他的師傅就是張新錢。小時候,姜老師的家庭貧苦,為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他到劇團裏學戲,10多歲的時候被師傅選中成為變臉絕技傳人,並接受了一對一的單獨授課。20多歲時,姜志謙已深得真傳,憑著變臉的絕技成為江山婺劇團的當家小生,戲迷遍佈周邊縣市。

       可是,在姜志謙的戲劇生涯正達頂峰時,“文革”開始了。姜志謙被勒令不準演戲,從此離開了舞臺,歷經多種行當。伴隨著姜志謙的消沉,江山婺劇變臉也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消失,這一沉寂,就是40多年。

       除了申遺那段時間,姜老師重返了舞臺,歲月不饒人,他難以再現曾經的輝煌,終又離開了舞臺。最近一段時間,姜老師的身體狀態很不好。在滿載綠意的陽臺邊,姜老師講述了自己的婺劇人生。在演繹婺劇的動人歲月,姜老師建立起了與婺劇不尋常的情誼。經歷重重困難,那份對婺劇執著的愛始終未變。

       講述中,姜老師很激動,幾度哽咽、落淚。站在一旁的姜老師兒子説:“父親對婺劇是愛到骨子裏了,有一次他在夢裏笑,醒了我問他怎麼回事,他説他夢見自己在舞臺上表演。”在姜老師兒子的回憶裏,父親在戲劇生涯鼎盛時期,曾用積攢的工資買了一雙舞臺靴,這麼多年了,父親還像寶貝一樣把它收藏得很好。

       與姜老師的個人輾轉曲折經歷相比,目前江山婺劇變臉的傳承人毛向陽老師的舞臺經歷、環境要順暢、開放許多。不過,除了傳承人的角色,毛向陽老師身上還背負這個劇團求存的責任。毛老師已有20多年的婺劇生涯,他説,一方面,他們要好好保護“變臉”這項非遺,讓它傳承下去,現在,團裏的幾個年輕人都在學習變臉,爭取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劇團也要融入時代,吸取現代元素,比如,團裏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有去音樂學院進修的經歷,不同的時代充入不同的新元素,才能讓觀眾繼續喜歡這門藝術,才能在市場上更好地展示婺劇傳統,讓大家能夠更好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如今,江山婺劇團每年大約有200多場的演出。

       實踐隊的學員們説,走在江山市區,不管是在街頭巷尾、酒樓茶館,還是在公交車、出租車上,經常能聽到喜愛婺劇的江山人的“咦啊”聲,婺劇,已經融入了當地百姓的生活之中。

熱詞:

  • 婺劇變臉
  • 國家級非遺
  • 保護名錄